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不见,有的花钱寻乐交际,有的慷慨进网吧玩游戏,有的大方请吃请喝,有的做美容穿着时髦;有的进影院唱卡拉OK;甚至还有的花钱雇人做作业……总而言之,现在初中生是“富”了,各种不正常的花销现象也就应运而生,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2.
消费荣辱观     
晚上,上海电视台要求我穿晚礼服盛装出席颁奖礼。我说:"没有晚礼服。"人家说:"你去买啊。"我说:"我发疯了啊,为你们好看我自己掏钱?不买。"他们说:"你好歹也是国内知名的女编剧,一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这么抠门呢?"我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花钱。  相似文献   

3.
陆海明 《班主任》2004,(1):15-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中学生群体里流行着一种高消费的不良风气,许多中学生沾染了互相攀比、讲吃讲穿、不节俭、花钱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等不良势头在一些中学生当中愈演愈烈,中学生出手"玩阔"似乎成了一种新时尚.甚至于有的学生走上了"黄色消费"、"黑色消费"的歧路,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4.
农历新年刚过,大家一定钱包丰厚,恭喜恭喜!说起钱包,大多数职校生从进入职高起就开始了住校生活,独立生活的好处多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费。虽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各自的"财商"却大有区别。有的同学花钱很有计划,不但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日积月累地建起一个"小金库";可有的同学花起钱来却糊里糊涂,常闹"财务危机",每个月回家向爸爸妈妈要零用钱花,说话声音都低一个音阶。这钱该怎么花,还真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消费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儿童消费的心理特点一是攀比性。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 ,在群体中突出自我 ,显示自我 ,相互攀比 ,追求自我优越 ,求得心理满足。二是盲从性。花钱不是从需要出发 ,而是赶时髦、随潮流 ,毫无目的性。三是交际性。花钱交友 ,搞友情投资。如今独生子女多 ,孩子为避免孤独 ,便寻求社会交往 ,这方面支出越来越多。四是娱乐性。网吧、台球厅、公园游乐场是儿童经常光顾的场所 ,不管花钱多少 ,只图玩个痛快。再有市场上投儿童所好的各种玩具不断花样翻新 ,档次也越来越高 ,对儿童具有强烈吸引力。五是刺激性。有的孩子把家里给的零花钱都用在…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9月1日是学校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我本想到学校去拍一些迎接新学年的珍贵镜头,不料却发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都在忙着三五成群地到校外的小饭馆去聚餐。我很是好奇,便跟着去同他们聊了一番,回来后感觉很沉重,发现现在小学生的消费观念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今天请大家来谈一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小学生应该怎样花钱才是合理的,你自己又是如何花钱的。左一男(学生):同学之间花钱较多的是过生日,几个人约在一起,买一点钢笔、相册什么的送过去,便可以到肯德基“搓”一顿,一般也就在200块钱左右。刘一楚(学生):我认为同…  相似文献   

7.
懂你     
经常在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到这句话:"有压力就有动力."可是当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职称评审需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这项政策的时候,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把它当成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了呢?面对这项政策有的徒然叹息,有的叫苦连天,有的抱怨不断,有的花钱受骗.当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应该想想到底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8.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轻的父母舍得为孩子花钱,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不管多贵的玩具也有人买.有的孩子玩具成"山"而且类型多样,制作精巧,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9.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今儿我找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宋丹丹的这句经典台词已被众人所熟知.如今这台词应再加上一句:"有人花钱雇我上课."近日,长春某高校里就张贴出这样一则寻人上课广告.  相似文献   

10.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11.
无论大人小孩生活都要消费。消费就要花钱,花钱也有学问,所以,学习消费必须从小抓起。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消费教育对幼儿到青少年都有明确要求:要求儿童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5岁知道每枚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零钱,能够数大量硬币;8岁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9岁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额开销;  相似文献   

12.
钱的代沟     
如果你问,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生活态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会回答你说:"年轻一代相信开源,上一代的相信节流。"相信开源的年轻一代,花钱很勇敢,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花钱才可以赚钱。年长的一代花钱很小心,因为他们总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相似文献   

13.
刘晖 《教书育人》2011,(36):40-41
两则案例案例一:高师一年级新生李某,入学后把学业抛到脑后,注意力放在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上。她不顾家庭的实际收入,一味崇尚名牌追求高档次,经常光顾高消费娱乐场所,配备高档手机,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用压低基本生活费用支撑着可以时时炫耀的时髦穿戴。当家庭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她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走上了歧途。案例二:高师二年级学生张某,家境困难,但他一直羡慕同宿舍其他同学大手大脚花钱的"奢侈"生活。某个周末的早晨,张某起床时看到同宿舍的江某把钱包随意丢在桌上,便铤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安徽岳西出土一枚珍稀钱币北宋花钱,学界释文为"天下太平国太人安"。此前古钱学界已发现三枚铸于五代十国和宋代时期的花钱,亦释文为"天下太平国太人安"。实际上,这四枚花钱上旧释的"安"字应为"兑"字。"兑"通"悦",表喜悦、喜乐之义。"人兑(悦)"的词意是:人民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张义红 《班主任》2006,(10):46-46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路上,我看到上学的孩子们,有的手中拿着精致的工艺品,有的拿着相册,有的拿着漂亮的丝巾……不用问,这是他们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我暗自思忖: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花费本来就很大,再给老师送礼物,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家长的负担:虽然孩子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没什么不妥,但这种与钱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是,我便在班队会上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允许同学们向老师赠送节日礼物,表达祝福之意,但必须做到不花钱.至于什么样的礼物最好、最绝妙?就看你们的喽."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已超过20万亿元。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城镇职工工资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3%,很多省市的居民存款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老百姓不愿意花钱,或者不敢花钱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钱的代沟     
如果你问,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生活态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会回答你说: "年轻一代相信开源,上一代的相信节流." 相信开源的年轻一代,花钱很勇敢,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花钱才可以赚钱.年长的一代花钱很小心,因为他们总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相似文献   

18.
辅导主题:我们怎样过生日主题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小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准备好的衣着、吃用,而想到自己挑选和购买高档的、时髦的东西。在现在的小学生中,存在一种乱花钱、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现象。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他们对物质消费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晓宇 《家长》2008,(12):7-9
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一拿到零花钱,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有的孩子则一分钱也舍不得花,把零花钱全部放进自己的存钱罐里。按照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可以把孩子分为"海狸鼠"型、"霸王龙"型、"孔雀"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使孩子形成好的理财习惯。  相似文献   

20.
车票     
<正>在拥挤的候车厅内,等车的人们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喜笑颜开,有的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这时,有一伙人在议论着:"哎,你们知道吗!北京、上海特别繁华呢!""是啊是啊!那些楼可气派呢!我最喜欢北京了,首都嘛!""你看你,喜欢有什么用?你还指望你能在那过上什么好日子?你可知道北京物价高,花钱厉害着呐!但是如果能力高那挣钱可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