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做简单概括,同时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与词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寻找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做简单概括,同时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与词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寻找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同源词"句(勾)、钩、笱、痀、軥、朐、伛"补进了一个成员即"绚"(本文约定,把补进成员后的同源词统称为"句"组同源词)。然后从语音、词义(概念意义、义素分析)、字形、语法四方面对"句"组同源词进行分析,试图探求系统、全面研究同源词的思路、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义素分析是语义学中的重要理论,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本文阐释了现象学语言观的基本语义理论,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义素理论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并说明了现象学语言观对于语义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词语“秒杀”的语义泛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词语"秒杀"似乎在一夜间被大众所熟知。"秒杀"原用于网络游戏,后来被网络购物借用而产生了"限时抢购"的意义,这成为它第一个固定的新义项。"秒杀"由此被推向了语义泛化的道路,广泛运用到其他场合并产生了多种其他义素。这些义素是否能够固定下来还有待日后观察。在"秒杀"环境中,产生了其他一些网络流行衍生词。  相似文献   

7.
义素简论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这是从语法学角度分析所得的结论。如果从词义角度看,词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单位,即义素。义素的概念得益于语音研究,语音学对语音作了深入分析之后,认为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而将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称作音素。词义学借鉴了这一成果,提出了义位和义素的概念。国内较早使用这两个术语的是高名凯先生,他在1963年出版的《语音论》中指出:“语言中的语义单位称为义位”,“构成一个义位的语义成素称为义素。”从那以后,语言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洪堡特研究的文章多数是从语言与民族、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文章试图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洪堡特语言理论中的"语言观"进行解读,以便对洪堡特的"语言观"有种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陈培康 《考试周刊》2011,(12):232-233
留心观察小学生,在课堂上真是"千姿百态":有的眉头紧锁,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全神贯注,有的心不在焉;有的双眼炯炯有神,有的目光呆滞;有的发言踊跃,有的默默无语……这些都是学生的"第三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积极参与,而有的学生却消极应付呢?教师其实早就获得了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0.
谈汉语的义素和义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和义位是语义学理论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在具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单位。而在对它们性质的认识和界定、在将西方语义学的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争论,本重点讨论了义素的性质和义素的研究方法,认为从语素义入手研究义素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以“元语言”来确定意义的最小单位和构成方式是较为可行的方式:在义位研究上。本分析了以义项方式进行义位研究的利弊,批评了扩大附属义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11.
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某些语言单位进行语义阐释,运用义素分析的理论来进行训诂实践,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文章在简要介绍义素分析和训诂中的释义方法之后,结合实例介绍了训诂中义素分析运用的情况,并指出义素分析在训诂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非婚生子女“抚养义务”的义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法与司法活动中,语言学不仅需要考察法律语言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更应该探索语言分析方法如何运用于立法与司法过程的可能性。以"生父、生母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义务"问题为例,1980年制定的《婚姻法》忽视了生母的义务问题;而2001年对于《婚姻法》的修订又在抚养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疏漏。如何避免顾此失彼,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分析技术问题。在立法过程中,如果对于重要的概念都能够加以"义素分析",则可能避免很多疏漏,明显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流交际中,义位之间的组合搭配并不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它要受到语法规则、语义条件和语言实际三个方面的强烈制约。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义素理论主要用来分析静态语言中的词义,但对义位进入动态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就显示出了揭示全面词义的局限性,而我们却可以从隐含义素的分析中找到贴切的答案。从认知角度看,隐含义素有其根本的属性: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主观情感评价性。并在交际中体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表义的提示作用和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言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日常语言分析提供了解读我国传统犯罪观的全新视角。语词的意义在于使用,在我国的日常语言中,“罪”经常与“定”、“罟”、“过”、“恶”等词语搭配使用,在词间家族相似中.“罪”的意义呈现出功能多元性、标准相对性、存在历史性、文化相关性,语境依赖性等特点,个体维度与社会维度兼具,主观视域与客观视域融合,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交叉,反映出我国传统犯罪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社会语言学,尤其是其中社会语言变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社会语言学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与语言教学之间联系十分紧密。除了传统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在英语教学的应用外,语言变体研究对改善课堂氛围环境,加强对非言语交际的认识等,都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把社会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和教学改革联系到一起,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身势语是人类交际中较常见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势语的研究不仅与语言使用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交际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身势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阐述身势语的概念、分类以及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从俄汉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俄汉身势语的异同,将其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深入掌握俄汉身势语,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熟练应用,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一个义位由若干义素构成.在词义引中过程中,可能不同的新义位都只保留、遗传旧义位中的某一义素,也有可能不同的新义位遗传、保留原义位中的不同义素.对此,汉字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是语言使用的必要语境,语言的学习必然离不开文化的学习。本文从文化及其与语言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交际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交际文化差异教学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的途径之一,并针对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及策略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依据数学观和认知心理学原理,本从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方式、数学语言和运算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数学学习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