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翻译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认知理论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图形背景理论是一个基于突显的认知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基于突显的理论,它为读者深入理解源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的部分菜名为例,解读了菜肴名称中的图形背景关系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背景关系的转换问题,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菜名翻译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3.
史一鸿 《海外英语》2013,(3X):106-107
翻译教学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始终,翻译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它以人类的感知规律为依据,描述了认知倾向在人类语言中的体现,这对于解释语言现象、指导翻译教学有着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此文在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卫清 《英语辅导》2008,(3):136-140
本文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突显的角度探索汉语复句的英译过程。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图形在语言上指信息值高的突显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较低的参考信息,为烘托图形而存在。英语中主句具有图形的特征;从句、其它限定性短语具有背景的特征。汉句英译时将汉句的图形择定为译语的主句,首先译出;背景信息则以从句、短语的辅助形式随后补进。译语中信息的选择与布局取决于信息的突显等级和信息值。  相似文献   

5.
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自Talmy率先将该理论用于语言研究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就把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看成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介绍了该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有机地将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调控过程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阅读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图形—背景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也可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本文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意向突显和主题信息突显两方面入手,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方法和主题思想,以期更深刻地挖掘其内在的认知理据并阐述作者写作该小说的主题意义:一切皆虚无,生活、甚至人的生命都虚无缥缈、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形和背景     
沈娇 《考试周刊》2011,(14):31-32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图形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突显原则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重点分析了三类比较特殊的歇后语,并指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现翻译过程,培养翻译能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相关理论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及理论对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高校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以Frankel,H.H.和弘征、熊治祁、汪榕培对《木兰辞》的英译文为研究材料,针对《木兰辞》中的经典意象,进行相应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对《木兰辞》经典意象认知识解的不同,汪译和Frankel译在翻译时对图形-背景-后景的突显侧重不同,汪译侧重突显图形而Frankel译侧重突显后景对图形的修饰。基于此,《木兰辞》经典意象的翻译在语言层面如词汇、句法和视角均有不同的体现。与原文意象相比,汪译具有更大的忠实度。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背景理论可以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本文概括了图形与背景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汉法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对简单句和复杂句的汉法互译进行分析,旨在打开汉法互译的一种新思路。图形是指信息值高的突显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较低的参考信息为了衬托图形而存在。法语中主句具有图形的特征,从句及其他限定性短语具有背景的特征;汉语中的图形和背景比较隐匿,读者在理解后才能识别。因此,在汉法互译中根据信息的突显等级和信息值来选择和布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在CET备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已被许多语言研究者用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本文讨论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语言学意义,并从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力图挖掘该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翻译等方面的联系。以期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备考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释隐喻、转喻是从认知方式的层面上解读的。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与分离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隐喻、转喻的心理机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是认知语言学中一种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内,不少语言研究者们都常试着用这种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倒装句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学生对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位置的注意,从而更好地认识倒装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中国格调高雅的唐诗,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进行认知解读、分析,揭示唐诗的内部认知机制,可以为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品味唐诗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识解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集中探讨识解中的心理扫描、视角、突显观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序列扫描和概括扫描能加深英语语法的本质理解;视角能增强英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突显维度能彰显英语句法的信息焦点。通过研究发现,如能结合人类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和阐释,将有利于改善英语专业语法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进一步探讨翻译本质特性以及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改进翻译教学并解决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