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德育与心理疏导的结合,促进了青少年德育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发展。青少年德育心理疏导功能具体呈现为:情感疏导方面的积极自我教育,需求疏导方面的人生价值教育,发展疏导方面的健康理想教育。促进青少年德育心理疏导功能的有效实现,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通过通畅宣泄渠道培育积极情绪,完善激励方法满足青少年需求,构建预警机制立足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各有其特点和擅长,整合二者的特色与方法,将心理疏导有机融入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体谅模式、主体间性模式等是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增强家庭育德功能,创设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境,营造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确立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是实现心理疏导融入道德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这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德育发展应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德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在提升小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学德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无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在德育目标普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德育内容生活化等趋向的指引下,通过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德育主体参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以网络道德教育为突破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举,来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主题。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坚持成人、成长、成功、成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青少年嫉妒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青少年远离嫉妒心理的对策,包括心理预防与心理疏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心理契约式德育是新模式,是以诚信互助为基础、以实现德育主体间心理需求为期望的运行机制。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契约研究视角,是对传统德育缺陷与优点的剥离与重构,可以引领德育革新与发展。在德育场域,要借用社交媒体;在激励机制上,要构建德育评估体系;在效能提升上,要探析心理契约式德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来发生的群体事件中,青少年参与度较高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青少年参与群体事件主要是基于冲动心理、从众心理、责不罚众心理。从德育角度分析,学校德育的虚化、家庭德育的误区、社会德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这要求德育实践在理念上注重规范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内容上注重法治理念和心理咨询、责任主体上注重全员育人、场域上注重拓展和优化、方式上注重生活化和参与式;也要求德育理论作出回应,即树立新取向、关注新课题、注重学科对话。  相似文献   

9.
林文华 《教学随笔》2013,(6):104+111
高三阶段,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发掘一切德育教材,寻找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王永生 《宁夏教育》2008,(11):76-76
就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过高而未能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和空的弊端,而恰恰忽视了德育的对象——学生的内心需求。学校德育重灌输、轻疏导,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为青少年开拓了知识视野,拓宽了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开发了潜能,发展了知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强网络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构建新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韦伟  江玲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2):33-35,19
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与互动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家庭教育作为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切入点,从对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分析出发,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互动的德育模式,并说明该模式在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策略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理失衡是当代青少年中较普遍存在的心态形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最本质的根源。重视心理失衡的研究,探索其预防和疏导的有效策略,使青少年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这是克服和消除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务本之举。在类型考察与心理失衡分析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战胜心理失衡的策略,一是增强内在心理保健素养,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并对相关具体措施进行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1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叛逆心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疏导这种叛逆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背景下,德育在青年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提升德育的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德育工作的生态环境,重视改进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青年的主体作用,实现“主导——主体”之间积极互动,优化德育授受生态环境;也要以家庭环境为基础平台,以学校环境为内化前沿,以社会环境为外化阵地,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联动协作,优化德育实践生态环境;还要以青年个体健康成长为立足点,实现“身体——心理”之间调适和谐,优化德育心理生态环境;同时还要重视虚实结合的德育拓展空间,实现“虚拟——现实”之间协调一致,优化德育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秦斯 《教师》2012,(26):12-13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是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重要方法。运用渗透疏导、互动疏导、互动体验、激励疏导、牢骚疏导、心理咨询、网络疏导、机制疏导等多种方法,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心理焦虑问题.过度的焦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研究复杂心理状态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归因于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及能力.基于精神分析对焦虑的成因分析,建议疏导和化解青少年焦虑的路径:普及心理学知识,正视并及时疏导青少年焦虑;尽量减少青少年生活刺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重要他人"给予尊重、赏识与爱护;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己概念和合理的思维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德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点,提出科学育人,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德育真正起到"治本"的功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德育科学化的核心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创新教育方式、优化育人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德育环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德育活动的外部客观基础,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并优化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从特征、原则和内容三个方面认识青步年家庭德育环境的必要性,将有助于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学校德育的优化整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