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了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同时,每一个生命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生命信任、尊重、理解,对生命充满赏识,是每个生命都应享有的权利。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赏识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那么赏识教育是怎样一种教育?笔者认为它是从生命的角度出发,用信任、理解、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求,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渴望得到的鼓励和支持,把外在的激励化作学生自身的动力,诱发业已存在于他们身上的潜能,使他们在宽松、和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学生精神生命层面的关怀已逐渐成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有效途径。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4.
金霞 《班主任》2008,(7):38-40
这是一个班主任巧妙、耐心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的片段,它告诉我们“问题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精神关怀的成长者,而教育转化他们的全部奥秘在于:爱、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负责。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以激励为目标,对学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所谓赏识教育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真爱、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欣赏、自我定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滥用赏识教育,因而也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有碍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碍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自信,扬起学生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臧瑞芹 《生活教育》2009,(12):38-39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与理解。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在学校,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老师需要领导的赏识。赏识,犹如春风、细雨,悄然决定着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是师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相互支持、尊重信任、欣赏接纳,彼此分享知识的理解、经验的习得、智慧的生成、情感的共融;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互相倾听、启迪思考、自由成长,师生思维被碰撞、文化被建构、生命被激荡、精神被升华,学生思维的张力和渗透力不断地被扩张和弥散开来。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是以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方法,它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朱延东 《考试周刊》2011,(78):218-219
“赏识激励”是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方式的教育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是加速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赏识氛围,开展以表现自我、相互赏识为主的系列教育活动,并细心观察、适时恰当地赏识激励。  相似文献   

13.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其本质源于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现今的教育改革中,赏识教育更应该在多层面的教学中尝试。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关怀和提升,它关心的是一个人安全感的保证、自信心的获得、自尊感的形成、幸福感的体验、成就感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对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人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更需要积极向上的情怀和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这就必然要求在教育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  相似文献   

15.
孟莲君 《语文天地》2009,(10):57-58
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人文情韵的培养.使其具有儒雅的人文素养,清丽的心理特质.以及全面发展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识。简言之.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的思想滋养学生的人文情韵。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学生的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它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是一种思维视,是一种凡事都往好处想的积极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幼儿的潜能,唤起幼儿的自信.  相似文献   

18.
著明的幼儿潜能开发专家周弘把聋女周婷婷培养成硕士乃至博士,周弘的赏识教育在女儿身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贯彻赏识教育理念定能取得成功!“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按着这几个原则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无一不取得成功。我所接手的初二8班一个学期下来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每个同学在我的课堂上都能快乐学习,满载而归。让我们应用赏识教育理念,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力,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李微 《班主任之友》2008,(11):28-29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关怀,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为原则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生命而自豪。如果教师、家长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学生的微小进步而加油,让学生形成“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学生就能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被赏识的感觉进一步发展、升华为赏识自我和赏识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