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雨儿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9,(12):15-15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问。然后她说,“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  相似文献   

2.
你好,TAXI     
每天上午9点,跑在北京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里都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现在是‘你好,TAXI’节目时间,我是主持人梁洪……”尽管在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圈子里,北京音乐台《你好,TAXI》节目主持人梁洪已经被大家称为“梁姐”,但是,她笑着说,她外出打的还从来没有被司机认出来过。  相似文献   

3.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5.
钥匙     
赵锐 《出版参考》2004,(5):32-32
对于一位已经失去记忆的老人,年龄难道还有什么意义?夏天的一个傍晚,她唤住了我。她笑眯眯地向我招手,让人无法拒绝。蹲在她膝边,握住她的双手,我第一次与她说话。我说:“你好!”她似乎没有听见,只专注地盯着我的颈项,说:“钥匙。”  相似文献   

6.
陈蕾 《记者摇篮》2010,(6):68-69
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找到我,说她想做电视主持人。当我带领她参观了一间新闻演播室后,她紧锁眉头,极富表情地问我:“你们主持人天天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啥感觉呀?”面对黑洞洞镜头的感觉?做了26年电视播音、主持的我,竞一下子语塞了。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思绪。过了许久,我告诉她“在黑洞洞镜头前的感觉,有风,有雨;像风,像雨”。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17日下午3时40分,一位中年妇女颤抖着双手,将一面写着“关心、有心、细心、用心、诚心、耐心、热心、贴心”的鲜红锦旗送到了南京市档案局(馆)查档接待室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胡刚手中。她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说:“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此刻,我不知说什么……”感人的一幕,笔者有幸目睹。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1,(3):61-62
10多年前,他身家数百万元,是当地利税大户,而她刚从农村进城,儿子被前夫带走了,自己靠打零工维生。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为了爱,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回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过上。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如果互联网公司仅仅把年轻人当成流水线上的“知识民工”,那么这些年轻人的青春将注定是残酷的. 她坐在我面前,眼圈发黑,笑容里满是疲惫.这个生于1993年的女生,每天上班的时间是15点-24点,周末也鲜有休息时间.“回到家里,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了一样.”她的工作是做内容审核,在国内一家发展火热的互联网公司里. “每天平均要看一千五六百篇文章,看得想吐.”她说.从她的描述中,我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刚从富士康工业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年轻人——机械压抑的工作、无休无止的加班、看不到未来的迷茫……每天上完班之后,她就待在家里,看看剧,哪里都不想去.偶尔不上班的周末也是这样,“没有任何动力去做点什么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到了晚上八点都纷纷收车回家。他们不是急着回去收看让球迷失魂落魄的“世界杯”,而是要陪着同样是“的哥”的陈文海着急上火,四处奔波……的确,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哥》,说的是左邻右舍的你,是楼上楼下的我,是居民杂院的她,是所有平民百姓再熟悉不过的身边故事。全剧二十集,从头至尾,没有权力较量,没有金钱交易,没有风花雪月,更没有床上功夫。有的只是老陈家,也是百姓们自己家开门关门的烦心事:一家几口下岗了,孩子上学缺钱了,老人生病住院了,两口子不和离婚了,年轻人恋爱…  相似文献   

11.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2.
Last Order     
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经将事件的结局完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或许她说得对,长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互相埋怨。毕竟我们的感情始于遗弃。正确一点说,是她对我的感情始于被遗弃,而我在被遗弃前早已爱上她这回事,无补她不爱我这个事实。爱情不是一个人可以玩的游戏。“我走了。”  相似文献   

13.
汇款诈骗     
昨天我去我的朋友知子女士家,见她家电话旁竟贴了张“谨防电话诈骗”,我说,不至于吧,自己提醒自己?结果她说,她丈夫已经上当汇过30万日元给人了,说是接到电话称孩子撞了人家车,急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在,是我们青春中的青春。”这话是李大钊先辈说的。对于正处二十年华的《生活报》来说,非常适用。十年前为庆贺《生活报》十岁生日,我曾著文《生活,多么美好卜“一个孩子长到十岁,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报纸长到十岁,该是成熟的时候了。生活报已经十岁了,她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不觉间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已从《生活报》的友人变成了《生活报》的同人,就更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了,于是我便想起了大钊先生的这句赞扬“五四”青年的话。以此送给每天都给我“美好生活”的《生活报》的同事。  相似文献   

15.
母爱     
一天,我在火车站候车。火车进站了,一位母亲陪女儿把行李拿上火车,把女儿安顿好。火车徐徐开动后,母亲目送火车远去。还有一位母亲送子外出,儿子上了火车,说:“妈妈,你回去了嘛!”她还是站在那儿,往火车上看,等到火车消失在远方才慢慢离去,目睹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母爱。  相似文献   

16.
——罗正芳舔着干裂的嘴唇,茫然的望着看不到一点水分的土地摇摇头。可是她又说,宁愿让种子丢在地里,也不愿让种子烂在家里。——我问她:“你每年的学费多少钱?”她说:“40块钱。”“我翻了翻口袋,给了她60元钱:去交学费吧。”那孩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跪了下来……——“国  相似文献   

17.
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爬上台阶帮妈妈买酱油,4岁自己去幼儿园,8岁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她总跟自己说:“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虽然我不像别的同学有那么多的零花钱、穿漂亮衣服,但我有爸妈的疼爱,我心里觉得温暖。”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丈夫、妻子13年前自由恋爱结合到一起。妻子温柔贤淑,丈夫敦厚、宽容。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她学习成绩优秀,她爱笑,她知道疼爱父母。但是,在这一家三口笑容背后,却是丈夫脑出血、冠心病、腰肌劳损,妻子严重类风湿。妈妈说,这个家多亏了年幼的女儿,是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爸爸说,没有懂事的女儿,我和孩子她妈不可能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翻开今年第七期《新闻战线》,《好党员刘衡》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情非常激动。对于刘衡同志,我既陌生,也熟悉。说陌生,因为我没有见过她,同她没有过任何来往;但是我对她又是熟悉的,因为二十年来,我常听人们谈起她,大家说她“犟”、“死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太吃眼前亏”……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要打听她的消息。当时人们在谈起她的时候,语气间没有憎恨却是同情,是呀,这么一个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象刘衡同志这样坚决不承认的是少数,因此她吃的苦头也最大,作为一个女的,我也就特别同情她。后来听说刘衡同志的右派问题被改正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她后来又怎样了呢? 凡是刘衡同志写的文章我都读,我的好奇心变为亲切感,我对她产生敬意,从她身上受到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  相似文献   

20.
初学记     
那天早晨,上学路上下起了雨,我返回家拿雨伞。再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大门口站着四位“红小兵”,两男两女,检查红袖章。我说,我不是“红小兵”,没有袖章。他们不让我进校门,质问我为什么不是“红小兵”。我说,组织上说我爸爸有历史问题,不让我参加。他们说,哦,原来你是黑五类呀,你从那边进吧。不远处,围墙塌了一个豁口,但还有一人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