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立法中都存在,而我国并无专门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文章认为,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利于解决取证难与司法资源不足的矛盾,鼓励证人出庭作证,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应遵循一些特殊原则,并应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及运行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2.
污点证人制度以其所具有的独立价值对刑事诉讼活动产生积极作用,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现状的分析可知,虽然我国尚未在规范层面肯定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但适用该制度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司法实践追诉犯罪的需求。为促进该项制度在我国的良好运行,可以从污点证人的适格性规则和监督保护机制两方面入手,构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实施污点证人豁免的司法行为已有十余年,产生了积极的法律效果。但该制度于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层面付之阙如。本文试图以有组织犯罪为研究视角,讨论如何构建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以打击有组织犯罪,提高侦查机关侦查取证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4.
污点证人刑事豁免是指具有犯罪污点的人为国家利益作证可以免受刑事追诉或被给予刑事上的从轻或减轻、免除处罚待遇的一种刑事司法措施。该制度对于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是明显的,可以使国家追诉机关能够用有限的司法资源迅速、有效地追究犯罪。建立起符合我国需要的证人刑事豁免制度,是鼓励犯罪者与追诉机关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2018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涉黑案件数量大量增加.涉黑案件中证人是否积极作证是影响案件进程和办案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涉黑案件所具有的隐蔽性高、暴力性大和组织性强等区别于一般犯罪的特点,涉黑案件证人所面临的危险相较于一般证人会更大,因此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应有所差异.具体而言,结合我国当前立法司法实践,从涉黑案件证人保护类型应当予以区分,在加强对涉黑案件证人事前预防保护,注重涉黑案件证人人格保护,扩大涉黑案件证人保护范围,构建污点证人的特别保护机制,规范涉黑案件证人保护程序,防范公权力的内部侵害,形成完善的涉黑案件证人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外的立法实践证明,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有其存在的土壤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污点证人豁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为社会所接受,但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对污点证人应有准确的认定,对其罪行豁免应有比较科学、合理的模式和程序,同时需要健全污点证人保护、惩罚等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是司法机关与污点证人为实现各自司法上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司法利益互换。适用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已成为刑事法改革的必然。鉴于我国诉讼模式与该制度的适用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应当明确适用原则,审慎运用。  相似文献   

8.
造成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询问难99存在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询问难”对于检察机关具有重要意义。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机动侦查权、建立污点证人制度、提高询问能力和水平、建立拒绝提供证据罚则,都有利于检察机关“询问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对行性犯罪,贿赂犯罪手段隐蔽又无直接被害人,此时犯罪人一方的配合对于该类案件的侦破尤为必要,而这以双方能达成一份具有执行力的协议为保障。相较于"污点证人制度"而言,辩诉交易制度具有更大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贿赂犯罪中犯罪人地位的特殊性、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地位的提升,都为辩诉交易引入贿赂犯罪司法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 ,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 ,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 ,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拒证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案件的知情人因怕麻烦、怕报复和怕损失而拒绝向警方提供证言,直接导致刑事诉讼活动无法进行。证人拒证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的证人制度存在着立法缺陷。因此,我国的证人制度应当在确立强制证人作证制度、健全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和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证人保护措施的不到位,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少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证人保护立法制度,其中“隐蔽作证”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分析“隐蔽作证”制度并指出其法理基础主要存在于及时发现案件真实、保护证人人权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之中,从而为这种制度在我国的建构提供理论根据,同时也为保护证人的立法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证人出庭制度似乎变成了证人不出庭制度: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实行简化审理,证人很少出庭;即使在普通程序中,法律也不要求所有证人一律出庭。对于仅剩的需要证人出庭的案件,却存在着无法强制证人作证的问题:由于律师无法对尚不存在的证人证言提出异议,启动法院强制证人出庭的权力变得不切实际;而特定近亲属享有免于出庭作证的特权,法院无法强制其出庭。需要肯定证人出庭制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机制改革,赋予被告人审前充分的质证机会、扩大适用认罪案件程序、将证言分为尚未取得和已经取得两种情形以及将特定近亲属的免于出庭作证特权改为拒绝作证特权。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是刑事证据中最为广泛、最为直接、最为普通的证据之一,是案件真实再现的主要依据,证人的这种作证义务是不是绝对的,作为证人,可否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拒证权,拟从拒证权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拒证权制度的具体构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证人拒证制度的建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污点证人是证人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证人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污点证人享有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权、获得经济补偿权以及要求国家兑现作证豁免等权利.因此,必须构建污点证人权利保障措施体系,以保障污点证人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证据自始至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官只有借助于证据,才可以正确查明案件事实、确保案件公正、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证人作证制度效果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因此,若要充分发挥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有效保障证人的相关权利,是提高证人出庭率、查明案件事实、兼顾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必要条件。《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应当进一步完善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特殊证人免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污点证人的豁免制度,对控检方来说,有助于实现真正的正义,提升诉讼的效率;对嫌疑人而言,有现实的豁免利益、必要的保障.参与方对彼此信任的考量、博弈层次的限制,促使控检方和污点证人形成理性、合理的双赢博弈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普遍原则和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法庭审判中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证人出庭率低、证人作证难的普遍现象,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鉴于刑事证人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证人保护措施的逐步完善,要求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