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清 《广东教育》2014,(11):11-12
一、2008—2014年考题回顾总结 回顾近七年来的广东高考命题,选句翻译是必考点。题型一直没有变化,均为主观题样式。相对于客观选择题,这种命题形式更容易考查考生的实际文言阅读水平。2012年之前赋分均为2题6分,2012年因整体题型有所变动,改为3题10分。这二年又回归为2题,但赋分增加至7分。从具体的评分分点设置来看,明显侧重重点实词的准确解读,还有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同时也兼顾到虚词考查。  相似文献   

2.
相传乾隆年间,河北邯郸有一民女,十七岁时依父母之命许配给富家一8岁儿子。谁知结婚不久,小丈夫暴病而亡,家中只剩下她和年方40的公公两人。公公不正经要扒灰,儿媳岂肯从?因此常遭痛打。此  相似文献   

3.
时琳 《现代企业教育》2008,(12):222-222
语文课堂是具有情感的课堂,是最具有文采的课堂,像身材皎好的女子可以穿上一袭华美的外衣,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也至少,语文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身材,不穿,那是浪费。不过,有的人开玩笑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能教的时候,就去教语文,仿佛语文课只要识字的人都能教,但凡是语文科班出身的人都觉得,最不好教的科目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琐碎的字句学习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其实,考试模式使之然也。在考试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没有意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方式,虽然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而且这种被多数教师奉为圭臬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嚼烂了喂”的串讲,其结果必然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  相似文献   

6.
李斌 《考试周刊》2007,(39):1-2
一仔细分析2007年高考18套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比2006年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新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对《通变》中的一些概念、论证结构及与《文心雕龙》中涉及文辞的篇目相比较等几方面的探讨,可以认为此文不是谈文学发展与创作规律,而是谈文辞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失误,或者说对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言与文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是有言无文,逐字逐句翻译,字句落实;第二是只文不言,关注文中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人文内涵,无度拓展,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架空了语言根基,破坏了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韵味和魅力:第三是僵化言与文的关系,教学中“简单地将两者撕裂开来,先言后文,言归言,文归文”,看似言文兼重,实则其文是强加到言上去的,而不是在对言的理解中内在生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诗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在这里,“文”是指情意、人文、文化,“言”是指语言文字。“文”“言”共生,即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同构共生,和谐统一。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文言文作为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职高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量大,优选名家名篇,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字字珠玑,篇篇精当。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文言文却成为学生的一大怕,教学中"言文分离"现象泛滥,文言文课堂寡然无味,导致职高文言文教学低效。笔者寻文言本真,觅言文魅力,架"言文"互通桥梁,打破"言文"藩篱,提高"言文"鉴赏品味,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文艺性課文的教学,必須根据它的特点,透彻讲解与分析課文的语言,再現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語言的能力,并使他們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全面地实現語文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們在进行文艺性課文的語言的讲解和分析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这堂课的磨砺与呈现,是我对《核舟记》的致敬,亦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次觅途. 一、人逢知己,奇巧辉映——我眼中的《核舟记》 言及《核舟记》,便不能忽视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上演于初高中课堂的教学情景:一者,为了品味活灵活现的核舟人物,教师安排学生登台再现核舟内人物的行为活动,从所坐位置、动作神态,乃至言语内容等方面,细读文本,并给学生创造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情境其乐融融;二者,高中教学《赤壁赋》,谈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对于“客”之谜,许多学生会以《核舟记》为证,自信作答曰:“客,鲁直、佛印也.”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主张“注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字的能力。”听、说、读、写被公认为当今语能力的四大支柱,四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而“语应用能力”侧重指“说”与“写”的能力。其实自古以来“说”“写”关系就很密切。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门外谈》中就揭示了学创作的源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语的形成完成了中国语言文字向现代化的转变.虽然"言文一致"一直被当成国语的基本标准,但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国语发生过程的历史,揭示出隐藏在"言为中心"表象下"文为中心"的事实,并主要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国语如此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亚玲 《考试周刊》2009,(23):31-31
方智范教授把文言文分为“文”和“言”:文者,文学;言者,语言。还有一种分得更细:“文”者,就是文章、文学、文化;“言”者,就是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语法的积累,文言文本身的诵读方法、文言文的语感,其中最后一条是“言”的最高层面。借助于专家对“文”与“言”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文亡离言”究竟指代何意义,尚有疑问。本文通过对“文”、“言”在孔子的话句体系中的能指与《诗》教体系中所能进行分析,清楚地揭示出“文亡离言”中的“文”实质在孔子《诗》教体系中指书面语言,“言”实质是口头语言,反映了孔子《诗》教体系对《诗》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教化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武群 《现代语文》2014,(6):90-9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教师累到腰酸背痛讲解文言知识,学生还叫苦连天,觉得文言文离我们太远了,太难学习了。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学习文言文呢?撇开为了应付高考考试原因不说,另一方面从一个伟人的话语中就知道了:“不会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往往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处理问题。李朝老师这节《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她根据本班的具体学情,立足于学生对课文中难句的理解问题,从对"武"的真正内涵的探究切入,依文解词,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武"的深层内涵,既在理解的层面上解决疑难,同时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改变了文言文教学中理解文本和领悟意蕴相互脱节的常见弊端。她借着"武"这样一个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三个话题的探讨,把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