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岁~3岁正是上托班的年龄,这时正好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如果一味地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存在着不少弊端。而具有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是一种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孩子发展的不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尝试,从而获得经验并感受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活动背景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源于一次秋游活动。当孩子拿着食品纷纷跑向我说“老师我不会打开”时,我想,这就是孩子身边的科学,我应该帮助孩子运用简单的技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遵循活动本身的逻辑,以孩子的视角,从现象的、经验的、生活的角度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发展迅速,目的在于落实《纲要》的精神,尊重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有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操作摆弄材料的自主活动空间,该活动方式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青 《学前教育》2004,(7):41-41
升人中班后,为了扩大班级的活动空间,我们把床铺全部改为上下铺,同时,认真研究了确保孩子安全的措施。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睡觉不老实、小便次数多,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睡上铺。我们专门开了家长会,说明睡上铺能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并承诺照顾好孩子的安全,也还是有不少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睡上铺。工作陷入了僵局。我们三位老师只好从全班孩子中筛选出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做他们家长的工作,请他们先做榜样,让孩子睡上铺。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2004,(7):43-45
游戏结束时的分享活动是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孩子在窃窃私语,有些孩子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些孩子则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您怎么看待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怎样才能发挥分享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薇 《山东教育》2004,(23):54-56
“有趣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有一天,有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玩具电话,用手一按,还会发出“喂,您好!”等声音,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第二天就有十多个孩子也带来了玩具电话和玩具手机,教室变成了通话的快乐天地。后来,孩子们还互相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在家经常和好朋友互通电话,有的孩子甚至会主动给老师  相似文献   

7.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大型研讨会上,我提供了一个“分点心”的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范例供大家研讨。活动内容是带孩子到附近社区的蛋糕房进行观察、购买、分享活动。无论是课程观念、活动形式还是孩子的表现,都非常令人满意,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却疏忽了让孩子先清洗小手再用点心这个细节。在活动前的预设中,  相似文献   

9.
吴暇 《成才之路》2013,(32):47-47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模仿性成分较多,往往是教师教一个动作、孩子模仿着学一个动作,教师忽视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以“孩子为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04,(23):56-57
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虽然农村小学生生长在农村,但绝大多数孩子也像城市孩子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乎没踩过地边儿。其原因:是独生子女多了,被祖父母和父母娇惯起来,当起了小皇帝、小公主;二是种田实现了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量,不需要孩子做帮手。这样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吃不完的东西随手就扔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归还“权利” 这里所说的“权利”是孩子玩耍的权利。“好奇、爱动”是孩子的本性。因此,在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活动.自主活动(主要是指放学和星期天),下面具体的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房子:居住的房子、各具特色的楼房、图书上的房子、卡通片里的房子……不同的房子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让孩子感到新奇和快乐,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愿望。孩子们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建筑师,建造更加美丽、更加有趣的房子。活动目标1.学习用撕、贴、画、捏、组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房子。2.了解房子的主要组成部分。3.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1.环境布置:窗台上摆放玩具房子,资料栏里展示孩子们搜集的各种房子图片。2.操作材料:(1)橡皮泥。(2)平面粘贴材料:一张大的黑色…  相似文献   

14.
自由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是以幼儿自由、自发、自主为特征的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喜好选择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活动的时空、活动的对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开展着有意义的活动。因此,自由活动中孩子最能体现本色、体现真我。在自由活动中老师也最能捕捉到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一次次的创新活动让笔者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去考虑一项活动计划的可行性,明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领悟到“一切从孩子出发”这一教育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家园共庆活动,帮家长走出“包办孩子的一切活动,剥夺孩子实践机会”的误区。幼儿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却因溺爱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事,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照顾得细心周全。孩子失去了做事的权利,被剥夺了实践的机会。例1.吕伟小朋友,在奶奶身边长大,现在已是大班的孩子,却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午睡需要脱衣服睡觉,因此,她奶奶每天午睡时都要找借口来园,目的是帮她穿脱衣服,系鞋带。例2.吃水果时,六岁的王栋小朋友拿着水果跑过来…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1.想象力:观察秋色,以画树为主,联想出其他的造型。2.感受色彩:热情、温暖、丰收、金灿灿。3.锻炼孩子的胆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4.感受和尝试美术活动中的多种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沈惠云  周洁 《家庭教育》2004,(9B):12-13
孩子因使用公园、社区里的游戏设施而受伤的事件时有所闻。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安全,请您一同参与,为确保孩子游戏设施的安全把关。  相似文献   

19.
王召华 《山东教育》2004,(27):40-40
经了解,我园的孩子在家的时候大都比较孤独,因为没有兄弟姐妹,邻居之间也疏于来往,所以只好独自在家和玩具玩,大多时候都是自言自语,有的家长说,经常发现孩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或是对着地板上的影子讲话,他们都觉得孩子很孤单,其实孩子非常渴望能有个玩伴,因为父母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忙着做家务或学习,无暇顾及孩子  相似文献   

20.
核心概念教学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小班孩子刚离开单一的家庭,进入较为复杂的小社会——幼儿园,还没有形成集体活动的意识和常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又都是新鲜的。要让那些早上来园还要哭哭啼啼的孩子,上课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那真是“对着瞎子打俏眼”——白费劲。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成正比,所以,如何吸引孩子、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是小小班老师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