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兴起于欧美国家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为"慕课",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新渠道和重要学习模式。MOOC井喷式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产生深远影响,并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极大挑战。然而在MOOC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引导慕课在本土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慕课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总结了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配套服务方面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内在成因,从而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寻求一条适合我国慕课发展的高教信息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开放大学是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但当前普遍面临着学历教育生源锐减的困境。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远程教育课程形式,具有开放性、在线性、大规模性等特征。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开放大学应抓住历史机遇,把慕课作为自身课程建设的主要形式。但开放大学建设慕课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案例可考,也不能全盘慕课化。本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应根据课程类型建设慕课和改造慕课的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和我国地方性开放大学的具体条件,对北京开放大学慕课课程体系的平台建设、课程模块、教学模式、考核评价、课程证书、学分互认等环节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慕课的兴起备受高等教育界关注,许多高校也正在加入慕课建设的浪潮中。结合南京大学慕课建设的实践,认为应该通过对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程把关,打造一批精品慕课;建设精品慕课的重要目的是建以致用,要将慕课积极应用于校内教学改革,包括围绕教改重点热点建设慕课、将慕课运用到实际课堂中、通过慕课配合学校国际化办学方针的深入推进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慕课的兴起备受高等教育界关注,许多高校也正在加入慕课建设的浪潮中。结合南京大学慕课建设的实践,认为应该通过对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程把关,打造一批精品慕课;建设精品慕课的重要目的是建以致用,要将慕课积极应用于校内教学改革,包括围绕教改重点热点建设慕课、将慕课运用到实际课堂中、通过慕课配合学校国际化办学方针的深入推进等。  相似文献   

5.
慕课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面对面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为亿万人提供优质高等教育的潜力。但由于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慕课质量和学习者成就需要通过认证才能获得社会承认。大学是一个具有教育和认证功能的组织,必须向学习者保证服务质量并帮助其向雇主证明自己的能力。高等教育认证是大学获得学生和雇主信任的基石。目前的高等教育认证主要通过计算有形资源和学术成果对学校和专业进行评价,但慕课认证需要对课程和学习者做出评价。依据学习者的需求,高等教育慕课市场可细分为大学慕课市场和职业慕课市场。大学慕课认证的关键在于组建大学联盟,制定慕课认证标准,集体认可慕课学分。职业慕课认证的关键在于借用慕课开发者的信誉、颁发信息详细的电子证书,向雇主发送优质信号。美国一流大学的卓越声誉有利于职业慕课得到雇主认可,但学校间的利益冲突影响慕课进入大学校园。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于美国,中国大学比美国大学更愿意承认和引进慕课,所以中国大学慕课认证应当侧重于遴选优质课程,职业慕课认证应当组建大学和企业联盟,通过权威认证促进市场成长。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公共数学慕课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公共数学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阐释地方高校公共数学慕课建设的必要性,并对湖北工程学院公共数学慕课建设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地方高校慕课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慕课开启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时代。面对慕课浪潮,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尴尬困境。其中,在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定位、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以及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慕课建设,搭平台、建联盟,利用微课提高慕课资源共享有效性,选择公共课程为改革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
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课程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当前我国普教领域慕课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职教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职教慕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些职教课程不适合以当前的慕课形式开设;实践中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缺少科学、严谨的考评手段;建设后缺乏推广与服务。改进策略有:分类开展、重点突破、统筹规划慕课建设;科学、规范、创造性的进行慕课建设;增强建设的动力,并完善相应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许欢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7):109-112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和自组织四大鲜明特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风靡全球,成为研究热点。面对"慕课"浪潮,我国教育在其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诸如辍学率高、完成率低、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现实挑战与困难。加强学习服务支持、拓展多元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在线班级学习文化等方式是应对当前"慕课"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