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类住区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中国人类住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分析人类住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实施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人类面向21世纪必然作出的战略选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反思文明发展历程的理论成就。从实质上看,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实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3.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类文明新起点。研究环境保护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重视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才的培养自然界是人类及其他一切生命形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用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生命生产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界。尽管人类征服自然的领域拓展向宇宙空间,但地球上的资源环境仍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地球造就了人类,人类从顺应…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容,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生存意蕴,考察了人的生存意识的历史演化,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的生存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发展观,是针对人类的生存就机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指出可持续发展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的永久期盼,是一 种全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正确的人类生存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认为素质教育包含三个层次,即基本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论述了地理教学在不同层次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地理教学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新教材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围绕“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第一至第七单元较完整、具体地阐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蕴含的是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单元则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凸显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实践,是对全册教材中有关环境内容的总结,是全册教材思想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交给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必然要求。人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教育的塑造,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担负起将社会从失衡的病态文明中拯救出来的历史使命。(一)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富强、进步、繁荣,在人类战胜自然灾害和疾病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将自身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科技的成功使人类发生错觉,自以为科学有能力使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眼从于它的控制,人类的“自我中心化…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整体、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提醒人们既要考虑到自身的生存,又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既要顾及眼前的发展,更要顾及长远的发展。人类只有认清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造及其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步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环境教育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技术创新和素质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人类审视着自身的发展历程,制定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观是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国策的必要条件。 一、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从身边逝去的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世纪,世界各国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并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坚持生命教育观、和谐教育观、主体教育观、生态价值观、多元主义教育观,从而担负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成效也日渐凸现,而其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则体现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追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弘扬人类利益的新公正观,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几个方面,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为: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探讨发展问题,将会实现发展理论的创新。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原初动力和责任主体,由此必须把人当目的,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纠正人性的弱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专门理论。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也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知识论话语的变迁映射着这种发展。通过分析这种话语变迁,提出课程知识观应有的嬗变,为课程变革提供一种解析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性论与教育观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在逻辑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自觉地将人性与教育关联在一起,可以说,人性论是他们确立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根据古代思想家们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的阐述,论证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试图去寻找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义,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使然。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问题,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才真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现实化的双向维度中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融合成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和谐。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的公平问题,它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发展,它的终极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命观是萨满教最主要的观念形态,在蒙古历代统治的观念里天是惟一的主宰,是最高的神。在萨满教的灵魂观念是火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火不仅有灵魂,而且有意志。人类的观念世界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必然性,社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观念世界的演变起着决策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着眼,说明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并从根本上转变人才观念以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才观念转变基础上的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战略及思路,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以依靠自身力量内生人才为立足点,结合外引和留用人才,完成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