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勇  任世林 《内江科技》2011,32(5):149+205-149,205
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高含水油田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剩余油分布分散、识别和挖潜难度增大、常规技术手段调整效果变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及实践经验,通过利用侧钻水平井、多学科、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油藏描述认识剩余油和三次采油等新技术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高含水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实施三次采油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特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郝慧玲 《内江科技》2012,(2):128+150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田已经入特高含水阶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特征,研究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评价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挖潜办法,是实现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有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中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则是了解地层剩余油分布必备的手段。本文就C/O测井、中子寿命测井、钆中子测井、PND测井等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今后的攻关方向,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蒹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乃至中国东部各大油田主体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目前,开发上多采取细分层系、改变液流方向、深度水驱、放大生产压差增加产液量等方式手段提高主力油层采出程度。但由于储层内部结构及渗流特征认识不清,导致无法准确把握主力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无法实现剩余油的系统高效挖潜。本项目以文留油田文79南块为载体,以砂体内部结构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砂体内部结构模型,分析砂体内部低渗缓冲遮挡及高渗绕流屏蔽对渗流差异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从而明确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宗霞等 《内江科技》2014,(3):72+58-72,58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中孔中渗非均质断块油气藏,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规则地分布于油藏中。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部署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方案,使油藏含水上升率下降、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厚层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和厚层水驱数值模拟研究,剖析厚层夹层及其对地下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认为夹层是影响储层内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提高剩余油预测精度,从而更好地指导高含水期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并重点研究了夹层对厚层剩余油分布影响的模拟,认为在高含水后期对存在夹层的厚层来说,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大于无夹层的厚层,也是高含水后期主要的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中原油田极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储量占总储量的15.8%,主要分布在文明寨、马厂等油田。目前采出程度25.04%,综合含水88.7%,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剩余油认识难度大,加之构造复杂、井网损坏严重,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此情况,以文明寨油田为主要对象,研究极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效益挖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明16块为例讨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开采问题。和其它高含水油田一样,明16块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我们通过精细构造解释,作大比例目的层构造图,发现油井与断层之间仍有构造高点存在,利用侧钻技术和在报废井位置上对已知的构造高部位实施侧钻,这样就可以钻遇较多油层,更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油藏数值模拟法在临盘油田盘7块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盘油田盘7块油藏为例,叙述了断块层状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老井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洲  费二战  刘春林 《内江科技》2010,31(2):103-103,117
油房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井筒状况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广泛,同时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挖掘高舍水期油井刺余油的方法。通过对刺余油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摸索合理的侧钻井部署原则,通过侧钴技术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最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实践表明:老井侧钻技术在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平均孔隙度21%,平均渗透率2553.9×10-3μm 2,单层厚度25 m,物性好,采出程度较高(43.17%),含水高(98.1%)。区块高含水、剩余油认识不清,从取芯资料分析该块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不明确,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楚,需要在测井二次解释基础上进行精细地质建模,认清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5.
陈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4):140+130-140,130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2008年在二区74-81单元进行注水结构优化调整。在深化单元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注采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注采结构调整措施,使单元地层压力得到控制,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桩西长堤油田馆陶组下段为例,针对特高含水期薄层底水油藏,采出程度不高、含水上升快的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表明油藏纵向上各小层剩余油分布差异大,局部未动用。通过复算储量,并将油藏按动难易程度划分为一、二类,有针对提出剩余油挖潜方法。通过交替开采、细分层系、扶长停井等方法,水驱效果大为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3,(7):44-45
<正>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强化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随之由层间、平面矛盾向层内矛盾转移,储层内部结构非均质性作为主导油田开发后期水淹形式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的核心地质因素,成为开发地质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夹层是控制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夹层对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富集的影响,提出正韵律厚油层挖潜方式及其适应性,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断块油藏在胜利油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缺乏较大新区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大幅度提高老区采收率、保持剩余可采储量保有量的规模,成为胜利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断块油藏目前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层系细分重组、井网完善、水平井调整、重组断裂系统等开发调整,实现断块油藏在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乔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82-282
A油田由于断层较为发育,而且“十—五”以来含水较高,老井含水达到94%以上,常规注水方案调整效果逐年变差,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重要闷题,因此近几年主要通过周期注水挖掘A油田老区剩余油。“十一五”以来在A油田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周期注水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下二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原油稳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利用地质精细描述、剩余油挖潜和滚动增储技术,实现了油田储量的有效接替,保持了老油田开发后期的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