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本书是我最近15年来有关新闻工作的部分讲话稿与文稿的汇集。其内容虽贯穿着我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但不是对新闻学理论的系统阐述;虽反映了我对新闻采访报道的感受,但又不是报道经验的具体总结。它只是我从1983年以来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进行新闻实践与思考的记录和成果。它包含着我对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新闻事业和改革新闻报道的某些心得,包含着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和对新闻单位实行科学管理的某些体会,包含着新华社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和建设世界性通讯社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华社根据不断变化的传媒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通过建设多媒体新闻采编发统一平台,充分整合新闻信息资源,实现新闻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和用户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新华社在数据库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市场、体制等方面还有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何学习借鉴同类数据库的长处,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规划,建设有新华社特色的一流的多媒体数据库及采编发系统,是新华社事业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为了促进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办公室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将于近…  相似文献   

3.
10月25日至27日,2005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华社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新华社总社有关部门、分社负责人以及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加了25日的开幕论坛。27日下午,新华社党组全体成员与参加新闻学术年会的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1994,(1)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说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办法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不久前在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各自不同的客观规律,因此,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的办法。”“我们绝不能混淆一...  相似文献   

5.
某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谈及作者参与发展新华社电视报道的事。文章最后写道:前路漫漫,我们期待着“蓦然回首”时,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一片“灯火阑珊”!这里的“阑珊”,与作者的本意正好相反。作者的本意,是祝愿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前景辉煌灿烂,而“阑珊”是“衰落、稀少”的意思,岂不是大相径庭!像此类意与愿违的用词,在新闻作品中屡有出现,盖因作者或编者对词义的误解或不求甚解。如,“七月流火”的本意是暑热开始消退,但是常被人用来形容天气酷热。又如,“差强人意”本指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但常被人误用为“不太行”…  相似文献   

6.
在新华社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今年是“新闻业务改革年”,也是“新闻业务规范年”。 编印出版《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这在新华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新华社业务建设中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不是  相似文献   

7.
10月24日至27日,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这届年会是纪念新华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新华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南振中在致词中总结了新华社在长达70年的征途上一直重视对新闻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优良传统;分析了新华社面临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的现实;强调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应本着“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以建议和对策的“吸纳率”为衡量年会水平的标准。同时,他对新华社新世纪的新闻学术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81篇,为历届年会提交论文数量之最。年会以论坛方式进…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初,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新华社,对新华社工作人员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教诲,我深感这一希望抓住了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而再学习与再深入,又抓住了新闻队伍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10月24日至27日,以“迈入21世纪的新华社”为主题、怍为新华社建社7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华社党组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过程审确定的。 新华社社领导南振中、马胜荣、何东君、何平、范新德和总社有关方面负责人、特约研究员、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  相似文献   

10.
出版这本新闻照片集,是为纪念新华通讯社新闻摄影编辑部成立40周年。收入本集的333幅照片的215位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新华社记者。通过这几百幅照片,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创建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历经的辉煌壮丽而又艰难曲折的漫漫征程,同时也可从中感知新华社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追寻 文化的沉思──新华社与美联社新闻写作比较李楠在世界各大新闻文化圈中,中西新闻是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两大体系。我们试以新华社与美联社作为标本,来一番历史的追寻与文化的沉思,对中西新闻的写作特点进行一次剖析性的比较,以期充实和发展我国的新闻写...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新华社在社党组的带领下进行围绕“五统一”为指导思想的新闻业务改革,新闻业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围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这一目标实现新闻资源的全面整合,正如田聪明社长在谈到新华社未来改革发展之路时所指出的——“全面实现新闻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全面实现通稿、信息、报刊、音像、网络及其他各项  相似文献   

13.
由新华社主任编辑、新华网副总裁徐兆荣撰写的《新闻的分量》一书,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学习篇、实践篇和认识篇三部分,集纳了作者近年来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国外传媒运作的分析、新闻作品赏析、新闻佳作选编以及对新闻工作的感悟等内容。《新闻的分量》出版@胡啸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从1990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23年来,在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这个平台上,全社同志充分交流新闻采编的体会,热烈探讨事业发展的战略,积极提供业务建设的对策,为新华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智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经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决定,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优秀新闻作品进行表彰,名单如下:1.评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单位:人民日报作者:任仲平刊发时间:2005年2月25日1版2.通讯:《“关键是见实效”——胡锦涛总书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山东寿光市调研侧记》单位:新华社作者:刘思扬播发时间:2005年4月28日3.通讯:《潮涌东方气象新——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巡礼》单位:新华社作者:孙承斌、王黎、…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时事编辑,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去年底以来新华社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改革及其新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新华社新的价值取向:服务用户,服务读者。新华社通过业务改革提高其影响力的同时,也给地市报提供了强大、实用的新闻稿件支持,提高了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田学祥所著的《一个先天不足者的履痕》一书,即将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作者28年来自学新闻的忠实记录。作者田学祥,没有上过大学,从一个青年工人,通过自学进入新华社,现任新华社主任记者、《瞭望》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0,(2):36-42
2月5日,为贯彻中央有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文件精神,落实新华社2010年工作要点.探索企业与媒体共赢的标准化发展道路,由新华社技术局承担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国新闻技联”共同召开”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应用及发展研讨会.来自新华社技术局,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方正电子,华光照排,拓尔思.中软,中科软.华胜天成,青苹果数据等近二十家公司的高管和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共商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应用和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在新华社的创建与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从新华社组建起始终不渝地关怀和指导着它的进步与成长;没有像周恩来那样在一些重大问题、重要时刻,如同一位总编辑为新华社报道运筹帷幄。而他留下来的主要是理论财富,从新华社的性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回忆和研究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既是怀念,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