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体育慈善的内涵入手,分析研究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目前的状态,指出了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是体育慈善力量弱小,缺少体育慈善榜样人物,受相关法律制度限制,体育慈善组织体制不健全。旨在通过研究寻找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弘扬体育慈善文化,普及体育慈善意识,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慈善监督体系,加快建设体育慈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体育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2.
从体育明星参与体育慈善入手,分析我国体育慈善的现状与问题,并为中国体育慈善的发展提出对策,重点指出我国体育明星参与体育慈善不足和体育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体育慈善意识薄弱,缺少榜样人物;监管机制不完善,慈善事业面临信任危机;体育慈善机构匮乏,政治色彩浓厚;体育培养机制限制约运动员的慈善行为.研究认为:应加强体育慈善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建设和完善慈善监管机制,提高公信力度;健全体育慈善组织,去除“行政化”;改变现有的运动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发展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明星参与体育慈善入手,分析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现状与问题,指出我国体育明星参与体育慈善的不足之处和体育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诸如:体育慈善意识薄弱,缺少榜样人物;监管机制不完善,慈善事业面临信任危机;体育慈善机构匮乏,政治色彩浓厚;体育培养机制限制运动员的慈善行为。旨在为我国体育慈善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即加强体育慈善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建设和完善慈善监管机制,提高公信力度;健全体育慈善组织,去除"行政化";改变现有的运动员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慈善组织匮乏是制约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包括:慈善氛围欠佳,慈善意识淡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设立资金门槛过高,体育慈善专业人员缺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着重对发展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前积极发展体育慈善事业意义重大,而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并具体针对体育慈善意识淡薄、组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要不断强化体育运动组织、个人的慈善意识、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加快发展的策略,并建议必须重视体育慈善事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朱强 《体育学刊》2007,14(2):141-144
慈善事业有众多子系统,体育慈善就是其中之一。慈善基佥、史演、拈妻、捐赠譬譬卸是体育慈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我国的体育慈善表现出组织力量弱小、榜样人物稀少以及制度发展遇到瓶颈等特征。我国在现实条件以及历史背景下要抓住时机,积极地进行宣传并且完善慈善法制环境,体育慈善事业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体育慈善也是进行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很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美体育慈善事业比较研究,借鉴美国体育慈善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体育慈善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发展我国体育慈善的对策。结论:中国体育慈善意识薄弱;体育慈善资源整合不足;体育慈善品牌建设缺乏;体育慈善基金的双重管理;体育慈善组织过度行政化;体育慈善相关法规政策滞后等。建议:培育体育慈善意识,塑造体育慈善文化;加强体育慈善组织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度;健全体育慈善组织募捐机制,增强募捐能力;健全体育慈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6,(1):93-99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工具,分析了我国体育慈善系统构成要素,以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为核心变量,通过绘制因果关系图、流图,编写结构方程,构建了我国体育慈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5.4aPLE软件进行仿真预测,得到了2005—2050年的发展趋势图。此外,通过参数的调整与对比为体育慈善政策设计提供导向。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体育慈善行为的首要因素是利他主义,为使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培育与增强民众的体育慈善奉献意识比建立利益诱导机制更加有效,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深入教育、完善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姚基金"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慈善模式,"姚基金"的成立发挥出了应有的社会作用,它主要通过慈善基金、慈善拍卖、慈善捐赠、慈善义赛等形式来筹措资金,建立了基金来源长效机制,搭建了"姚基金"官网信息收支互动平台、实现了国内外姚基金联动进行慈善。通过对"姚基金"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慈善模式的深入分析,为我国体育慈善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能为推动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易剑东 《新体育》2009,(1):68-69
这些年,体育逐渐也能够产生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体育和体育人也日益成为这个时代关注度越来越高的领域和人群,由此,人们希望看到体育组织和体育人在体育以外有更多的作为。近些年,在社会公益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体育界人士活跃其中,他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为慈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也由此带动了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体育慈善的领域还很宽广还有极大的潜力可为,而我们在这方面显然还做得远远不够,相比之下,美国体育机构的慈善行为更加系统、规范和专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体育慈善活动、特点及影响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民国时期,作为民间体育组织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同业救济的同时,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主办或协办自然灾害救济,抗战募捐,赞助卫生、教育、体育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以体育为载体,通过举办体育慈善比赛、体育慈善拍卖等方式来开展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体育界的凝聚力,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体育的内涵,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从我国体育慈善失范问题入手,指出当体育慈善失范发生时,规范的调节手段会对失范进行矫治,使其在规范中有序发展,并最终步入正确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体育慈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理论界对体育慈善的内涵、意义、存在问题、对策的研究虽存在诸多问题,但研究日益成熟,概念渐趋明了,作用认识逐步深入,问题研究越来越透彻,对策越来越科学合理等。  相似文献   

14.
慈善体育比赛虽然在我国已经有所尝试,但是整体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针对我国发展慈善比赛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分析总结出的优势包括体育比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体育明星对普通群众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慈善文化在中国人民中具有很强的思想积淀,机会主要由于国家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长远规划。针对存在的劣势和威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宣传慈善理念、完善保障政策法规和加强慈善款项监管。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uses an autoethnography to recount my experiences with SportHelp, a UK youth sports charity. Using a layered account format, which jump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I demonstrate the extent to which neoliberal values have influenced the continuity and change of SportHelp. This paper does not constitute an attack on the charity, its staff, nor the charity sector. The focus is on how the wider neoliberal context shapes how SportHelp operates. The findings are analysed in terms of Foucault’s (2008,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Lectures at the Collége de France, 1978–79.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notion of governmentality by examining SportHelp’s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managers’ use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discourse. The conclusion reflect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though in some instances beneficial for SportHelp, ultimately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 This paper, by offering an ‘insider’s view’, adds to the literature calling for a change in how policy makers and funders shape the current hypercompetitive socio-political landscape. Charities should be supported, not discouraged, to develop holistic programmes that move beyond ‘economic rationales’ and are capable of addressing the multifaceted needs of their service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