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这句话出现得比较突然,给教学留下了疑问。为什么清政府1860年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呢?笔者对此试作补充,使学生明白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的曲折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和法国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广州沦陷。随即英法联军军舰北上,抵达天津白河口外,提出了各项侵略要求,如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并照会清政府同意,否则将扩大战争。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越南的政策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转变,从罗斯福支持越南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到允许法国重返越南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主权,再到对法国进行经济、军事上的战争援助,随后在法国退出越南后取而代之,直接援助南越,最后对越南进行武装干涉彻底卷入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政策的转变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既有美国理想主义的外交传统,又有对共产主义的遏制和惧怕,更有美国在印度支那的经济、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越南的政策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转变,从罗斯福支持越南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到允许法国重返越南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主权,再到对法国进行经济、军事上的战争援助,随后在法国退出越南后取而代之,直接援助南越,最后对越南进行武装干涉彻底卷入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政策的转变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既有关国理想主义的外交传统,又有对共产主义的遏制和惧怕,更有关国在印度支那的经济、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4.
《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急剧膨胀,严重损害了清政府在朝鲜的传统利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政府决定劝导朝鲜与西方国家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在朝鲜势力的继续膨胀。以往史学界对清政府的这种“劝导通商”策多持批评态度。但清政府的“劝导通商”策挽救了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鲜的主权,但清政府对朝鲜劝导通商使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一种消极政策。  相似文献   

5.
条约与朝贡之紧张关系,洵为理解19世纪末中韩关系近代转型过程之关键。欧美列强及明治日本固然坚持近代条约关系,以排斥与否定中韩传统朝贡关系,其实际外交立场仍依现实利害关系而有所变化。1866年丙寅洋扰之际的法国与1871年辛未洋扰之际的美国,相继否定中韩传统朝贡关系以禁阻清政府干涉,进而以侵略朝鲜行动而予以武力之冲击。至1876年与1882年,明治日本与美国则分别以条约明文有意否定了中韩传统朝贡关系。至1885年以来巨文岛事件之际,英国甚至不惜代纳朝鲜对华朝贡以获取清政府外交支持,俄国亦欲签订协议承认中国宗主权,以保障其在朝鲜利益,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则向李鸿章提交《朝鲜办法八条》,试图承认中韩传统朝贡关系而实现对华合作方针,应可称之为“参入”性利用态度。所谓“条约取代朝贡”说反映到19世纪末中韩关系史,实为复杂曲折之动态进程,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与广西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和中原汉族地区比较,开发较晚,社会经济甚为落后。十九世纪以后,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土地兼并严重,危机四伏,已进入封建社会末期。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广西受到一定冲击,但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未解体。经过中法斗争,广西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了,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这是因为: 首先,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侵略广西的特权。中法战争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一意推行投降卖国的反动方针,最后居然在中越军民打胜仗的情况下,于1885年6月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在中越边境指定两处通商,法国得在此设立领事馆;法国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先后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西力东侵使得东亚维系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的衰败使得其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日本的崛起必然把矛头指向了与其近邻的朝鲜,而这又摆脱不了与朝鲜有着宗藩关系的清政府的关联。《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近代国门的打开,是对中、朝宗藩关系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殖民统治的开始。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使得中、朝、日三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对于朝鲜、日本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东亚原有的华夷秩序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1949年,美国的杜鲁门政府一面宣称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保持中立,另一面却大力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长期以来,由于材料有限,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相关重要材料的解密和网络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了可能。资料显示,罗斯福政府曾提出印度支那战后脱离法国、置于国际托管之下的主张。但出于战后确保欧洲、抗衡苏联以及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并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为法军重返印度支那提供了船只和车辆,准许法国人无代价地使用剩余租借物资,敦促中国国民党受降部队从印度支那撤军。此外,美国政府还支持法国采取"以越制越"的手段,策划"保大方案",扶植保大傀儡政权,以抵消越盟的影响,促使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合法化。这些做法给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提供了方便。了解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有助于加深理解印度支那战争背后的大国因素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武明雄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33-36, 71
越南和法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而且关系非常特殊。奠边府一役失败之后,法国政府被迫于1954年7月20日签署了《日内瓦协定》,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等。为保持法国在越南的利益及影响,法国与越南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并将越法两国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以后越南开始经历法国的殖民统治。在这个过程中,儒学教育的一元地位丧失,儒学学校体制随着殖民者实施地区分治的政治策略而出现分化,形成了越南罗马字学校、法国学校、儒学学校与新学机构并存的四分格局。教育的高度分化对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颇为不利,迫使殖民者加强殖民地教育的集权,加速建立统一的殖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伟大的越南人民,在长期以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1930年是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施行了“殖民地彻底开拓”政策,于是越南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登上了越南历史午台。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1884年春清政府应法国政府要求解除驻法公使曾纪泽的职务,并排斥于中法和议之外,批准《李福协定》,标志着清政府对法妥协,在越南问题上由干预向“脱身”的政策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1883年初法国撕毁《李宝协议》,扩大对越侵略,使中法越南交涉转入新阶段。面临危机,驻法公使曾纪泽积极主张“备战通商”,加强中越协作,以有效地阻遏法国侵略势头,表现了新的策略思想,却遭到主张妥协避战的李鸿章的反对,致使清政府游移于两种政策之间,失去先机,付出了昂贵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14.
18 8 3年 ,法国加速了侵略越南的步伐 ,并妄图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 ,中法之间剑拔弩张。赫德插手中法交涉 ,向清政府递交了五个《节略》。其目的是劝诫、恫吓清政府妥协退让 ,避免中法交战 ,以此维护英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视角下中法马江海战起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琴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100-106
根据《中法简明条款》法文本,北圻的清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屯扎原驻地待命是守约、合法的;法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前去攻占清军原驻地谅山是违约、非法的。但茹费理政府为了占越南为殖民地的目的,谙法玩法,并加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承认背约。软弱、昧法的清政府未能在外交上戳穿对方的谙法玩法,步步退让,但坚持“中国既未违约,实不能认此无名之费”的底线。茹费理政府继续恃强玩法,以“报复”为遮羞,发动了中法马江海战。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前,面对法国侵略越南危及中国西南边疆,清政府与法国进行长期的交涉。在中法越南交涉问题上清朝官员主和与主战的分歧很大,这实际上影响了最高层次的决策。薛福成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主张援越抗法,反对驻越清军仓促撤回;依靠刘永福作为一支抗法力量;采取“以和为体,以作可战之势为用”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法新约》,原名《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又叫《中法会订安南条约》或《李巴条约》。它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清政府同战败的法国签订的一个卖国条约。战败的法国通过条约达到了它想通过战争获胜方能达到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所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略东北后,对生活在东北的朝鲜移民采取“统制”与“安定”政策,朝鲜总督府通过“满铁”代理机构“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东劝),资助建立了5个“安全农村”。“安全农村”表面上看是为“保护”和“救济”九一八事变后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及受水灾影响的朝鲜难民而设的“救助机构”,但实际上,日伪当局设立“安全农村”的险恶用心是为了严格控制朝鲜移民,对其实施集中统治,防范朝鲜农民投身反满抗日运动,同时达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目的。朝鲜移民“安全农村”被日伪当局作为殖民统治的“范本”,广泛推广到各“集团部落”中,是日本殖民统制东北农村的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