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百年来传承的校训。我校以"传承诚朴文化,构建诚朴校园,打造诚朴教育"为核心理念,注重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将"诚朴"校园特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创设课程实施的平台载体,整合选修活动课、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少先队系列活动、亲子活动等特色活动课程,构建"诚朴"文化校本教材体系,形成"诚朴"校本课程实施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诚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百年以来传承的校训。本文探讨以"诚朴"校训为指导,有效实施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策略,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写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诚信做人,质朴做事",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与技能,奠定扎实的书写基础,培养具有"诚朴"素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诚朴"是我校传承了百年的校训,在"诚信做人,质朴做事"理念指引下的"诚朴"课堂,是回归教育教学本意、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堂。劳技课作为一门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育人性的课程,与"诚朴"理念十分契合。为了更好地践行学校的"诚朴"校训和课程理念,在实施劳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劳技素养为目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注重展示评价的落实到位,关注学生所学技能的拓展延伸,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其开发、实施和评价都应定位于"养成学生阅读习惯及丰富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层面。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书目的选择和阅读活动方式的安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通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以学生阅读与展示活动为主,建构"导读—自读—展示"的课程实施流程。课程评价应充分发挥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享受阅读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5.
"以书雅趣"即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高雅兴趣的途径,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开发实施"静读课""热读课""课外阅读走课"等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以下简称"学校")根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以"诚"立校,凝练了"诚·长"办学理念。诚如张勇成校长所言,"诚",一为诚信,二为真实的客观规律。如果再思考,"诚"也是实事求是。学校秉承"诚朴"办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以"诚"对古往今来优秀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诚·长"之"长"即为"成长",让学生愉快地成长。成长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是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如何让"诚·长"办学理念转化为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加强文化论著阅读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的生命,同时也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整合中的大语文观和文化大背景中的语文能力同样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的语言文化本质,提高开发<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自觉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程"中也提出要开设"文化论著研读",因此,进行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校诗歌教育特色,从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出发,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发并实施了"小橘灯文化之旅"课程。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诗歌文化中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引导孩子通过课程的学习,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引领孩子通过课程的实施,去发现、欣赏、创造新的"真、善、美",实现"用心灵点亮诗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启示。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从"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视角,践行"由德育活动向德育课程转变"的理念,认真探索"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为什么开发,开发什么——基于德育目标和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回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回族节日、饮食、音乐、体育等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层面,而对于型塑回族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一深层文化内容,却较少涉及。本文就"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目的、开发意义、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素读"教学法源自我国古代,小学名师陈琴的《"素读"经典》正式将"素读"教学引入语文课堂。在课程改革"加重"阅读量的今天,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将以经典素读进入小学课堂为借鉴,初步探究经典素读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经典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学科拓展类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生未来奠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多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实践为例,我们提炼出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四条实施路径,即筛选拓展,增强多元文化意蕴;加工整合,拓展多元秦淮读本;实践体验,提升多元人文修养;以读促写,夯实多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实施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历史重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资源,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构建教育常态、完善教育长效机制的过程。为深入推进"贤文化"教育,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始终围绕课程这一主轴,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贤文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以课程化建设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贤文化"教育新格局。以下择两个要点说明。一、挖掘地域资源,开发课程读本在我区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和全面部署下,我们集聚专家、名优教师资源,编写了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共6册)的《奉贤"贤文化"教育读  相似文献   

14.
福州的三坊七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一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园本博物馆课程",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探索和体验家乡文化的学习平台。在"园本博物馆课程"建设中,教师可以从多方位入手,挖掘适宜的课程素材,通过多元途径助推课程的实施与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基地之"基",意即基础,起始,根本。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正是源生于学校的文化根基,并以天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基石,进一步放大优势学科,激发课堂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奠基,也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树基。课程基地之"地",首先是一个场所。"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即要建设成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立体课堂",建设成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设成学校转型升级、优质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志东 《教学随笔》2015,(4):166+165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96):11-12
课程的定义制约着课程编制的全过程。根据现代社会学考察课程的侧重点,从分析课程的社会价值入手,以定义民族文化传承类的课程。定义"社会化课程"和"课程社会化",为传承民族文化类课程的开发与编制打下基础。以课程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基点,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和"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这两种取向相互融合来进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井头中心学校目前校舍紧张,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多的新生入学,湖滨新区在异地新建一所运河学校,学校将整体搬迁,为了新建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围绕如何建设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建"五悦课程"基地,建设"悦文化"校园。以"悦文化"为引领,以"绳之韵"悦体课程开发实施为载体,达到教师主动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却存在诸多错误的认识:认为课程开发仅仅是专家的事,是自上而下的,开发校本课程会挤压必修课的时间,实施校本课程会对学校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伪命题,学校的"多样化",必然要有课程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学校实现特色化,就会实现最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阅读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有阅读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人生。我校倡导"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教学理念,启动"阅读养性"工程,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师生共读一本书,指导读好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活动中,已初步建构了该课程的基本结构。但是,如何有效开展高年级师生共读整本书指导活动?我认为还要奏好以下"三步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