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2.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故事说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方法,来阐发一种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寓言的寓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或教训。那么,阅读寓言有哪些方法呢怎样才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呢快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6.
正寓言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裹着故事的外衣,采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揭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回味无穷。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情境体验,感悟寓意在寓言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寓意从故事文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用简短故事阐明道理或者教训的一种文体,因理设事是寓言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事物命题化、命题故事化、故事哲理化,是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故事,并使寓意深刻的写作学习元素。具体言之,在文化习俗、事物特征和现实问题中发现规律性命题,产生初步寓意;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触发、突转和深化情节,编写出生动的故事;建立事与理的联系,使故事哲理化,表达出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它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能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它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0.
<正>一、背景分析寓言,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寓意于言。在语文教学中,寓言的地位不容小觑,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在寓言教学中,不少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的重点是揭示寓意,这使得寓言教学陷入"摘抄寓意、背诵寓意"的怪圈。寓言,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寓言,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这里的文化土壤是指寓言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固然重要,但寓言背后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1.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正>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  相似文献   

13.
寓言无疑是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寓言教学理应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寓意。而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4.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寓言,这些寓言篇幅短小,含义深刻。如何教学这类课文呢?笔者进行过一些探索,有如下认识和做法: 一、把握特征,探索寓言启迪功能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外表是生动活泼的故事,内里却含深刻的哲理。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曾把故事比作躯体,把寓意比作灵魂。身体是有形的,而灵魂是无形的。但灵魂是  相似文献   

16.
现状之一:故事寓意两张皮——花自飘零水自流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而在寓言教学中,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李小红 《甘肃教育》2014,(16):120-120
正初中政治课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学生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它的枯燥单调。所以,很多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学习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正统死板、单调乏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笔者以为,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巧用诗文名言,让政治教材中的道理通俗形象化名诗名句博大精深,寓意深刻,令人深思。常常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它作为小学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和其他诸如童话、儿歌、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教学一样,存在着共性,但也有其个性,也就是说存在着独特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 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人等。更多的寓言则是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在“不敢斥言”的年代,采用比喻的手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功能。故事性、虚构性、寄托性、哲理性是寓言的四个要素。它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写法,最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寓意,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寓言情感逻辑并不是赤裸裸地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承续与突转表现出来的。寓言中事物的情感往往是类型化的: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狮子的霸道,共性大于个性。小学寓言有明显的概念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情节发展是作者的感情逻辑,而这种f青感逻辑是非常特殊、不可重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伊索是一个奴隶,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既要读文,也要读人。只读一个人的作品,视角是窄的。只有既读懂了作者和作品,我们才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旨在通过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寓意。寓言教学中,对寓意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揭示寓意、内化寓意、深化寓意,能够历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