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观察作为教师听评课的一种新形式,它已然成为教师的修习内容,显然它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手段,因而引起广大教育教研工作者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来听评课都让人既熟悉又迷茫,而《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则让教师心中的盲区得到了指引。书中列举了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的工具,从学生学习的纬度、教师教学纬度、课程性质纬度、课堂文化纬度四个方面详细列举。其中,针对教师教学这一纬度,它就关注了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这则显得十分有深意。  相似文献   

2.
基于同课异构的听评课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是教师日常教学、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通过基于观察量表的化学课观评课同课递进教研实践活动,可以让观课教师通过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可以让上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由传统的专家理论指向型听评课向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向型观评课转变.  相似文献   

3.
听课、评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对课堂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听、评课。学校也往往引导教师向着这一方向走,每学期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以便让教师们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课讲了,老师们也听了、评了,却总感到有某些不足。到底有哪些不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听评课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正确的听评课方法除了要“听”、要“评”以外,更要有“说”。  相似文献   

4.
1.背景
  我县在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的阶段性探索探讨"课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听、评课作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视我们当下的听评课,却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评课浮于表面、主观性强,授课教师也有疑议,存有"我的课堂提问有那么多吗?"等疑问。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老师缺少听评课的框架,即我"依据什么"听评课?二是听评课的活动很不规范,即"如何"听评课?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进传统听评课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是促进本科教育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高校听评课活动中主要存在评价关系的无对话、不平等,评价主体的被动失语,评价活动少研究、短技术等问题。高校应当进行专业引领下的以指向教学改进的听评课改革,加强教研室功能发挥,搭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重建师徒制,注重教师PCK知识,多途径唤醒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往往一位青年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听课教师围坐一起,众说纷纭,开始例行公事地评课。常见的一个景观就是该上课教师蜷缩在一个角落,听各位长辈依次点评。在简短的优点罗列之后,缺点就像排炮一样扫射而来从教态、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形式等方面猛炸猛轰。评课结束,只见这位青年教师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教室,一脸悲哀和沮丧。这样的评课是否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值得那样大批特批?我以为,评课的最大问题在于评论者的眼光是否能透过显性的课堂操作层面进入隐性的思想理念层面,在于是否能揭示教学设计与行为中所折射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冰 《黑河教育》2014,(8):33-33
正回首过去十年的历程,我深刻地体会到,坚持听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一、学校搭建听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刚刚毕业时,我对如何教学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如何胜任教学工作?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幸好学校为我们这些新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青年教师读书班,新老教师结对子,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新老教师结对子,听师傅的课是促使我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召开的青年教师成长座谈会上,我从教师们的谈话中察觉出,他们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很多问题感到困惑和无奈,尤其表现出不想写教学随笔和手记。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为什么青年教师如此漠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为什么谈到读书反思,教师们就束手无策?为什么青年教师自认缺少问题意识?是教师在为懒惰寻找新的借口,还是果真如此?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寻找答案。我决定和每个教师分别谈话。在和一些教师的个别谈话中,我终于了解到:教师们说的是心里话,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撰写教学随笔和手记。我陷入…  相似文献   

9.
评课,具有多种形式与功能。对于教师来说,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怎样评课,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听课后,见仁见智,几乎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关“怎样评课”的文章也并不罕见。但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茫然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评课?笔者认为评课者最起码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评课的内容要评价一堂课,首先应该明确评课的内容。例如要明确是评价教师的基本功,还是评价课堂的结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等。所以,对于一节课,有…  相似文献   

10.
姜凤侠 《宁夏教育》2012,(10):18-18
我是一位有22年教龄的教师,也有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13年的经历,今天我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和身边的青年教师一起教书育人。因为我挚爱课堂,课堂让我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自捌介值实现的满足感,也因为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不同,终日忙碌在师生之间,听课、评课、指导教学的机会多,再加上培养青年教师是我个人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对培养青年教师有许多思考。现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思维成长的状态是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观察的核心指标,更是课堂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然而,在大多数听评课中,评课者对课堂进行评价的形式多限于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多会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如何为学生思维生长提供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对高校二级学院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听评课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新进三年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听评课制度能够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其自身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经验缺乏、高估个人实力、对学科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学生缺乏引领指导、教学基本功欠缺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落实师带徒机制、完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听评课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赛讲活动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从一定意义上说,听课评课活动也是评价,是促进课堂变革、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我们绍兴市历史教研活动依托绍兴市历史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和绍兴市重点高中历史青年教师研修班两个“教学一学习”型组织,对听课评课范式的改革进行了行动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怎样的途径构建起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听课评课范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经验缺乏、高估个人实力、对学科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学生缺乏引领指导、教学基本功欠缺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落实师带徒机制、完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听评课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赛讲活动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归纳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非只能依靠自己,也能向他人(如校外专家或同行、同事)讨教学习。听课、评课是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交流教学信息的有效渠道,也是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成熟的有效方法。现以高中地理"必修2"新授课"农业区位选择"为例,展现一次有效的评课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的基本要求,既关系到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也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甚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过程,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听评课制度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青年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跟踪分析,揭示其角色适应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听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它对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有着推动作用,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对听评课活动认识不足,听评课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听课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良好形象。从听、读、写、赛四个方面分析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以听评课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以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深化数学理解;以写作提炼教学经验,带动科研发展;以赛课磨炼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大生课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学校修订完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表——"察学表"。从"教学评价表"到"察学表",课堂评价的归宿由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转向改善学生学习、助推教师成长。从"观教"到"察学",听评课活动的方式从基于印象的点评走向基于学情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