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小学语文的天空从来都是星光灿烂、名师荟萃。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是江苏小学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纵观小学语文教坛的著名特级教师,他们身上有什么? 作为特级教师,他们有怎样的特质? 这些特质是怎样炼成的的? 高尚的师德、深刻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他们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职业素养,而勤于读书、躬于实践、善于思考与积累则是特级教师们成长的内在成因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促进成员专业成长、推动工作室发展的新途径.将"任务驱动"引入名师工作室管理,选择与设计驱动任务时要注意三点:选择"驱动任务"要有前瞻性,设计"驱动任务"要有层次性,实施"驱动任务"要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下的名师工作室发展,可以主题更明确、目标更具体、操作更可行地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支持,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小学语文的天空从来都是星光灿烂、名师荟萃。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是江苏小学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纵观小学语文教坛的著名特级教师,他们身上有什么?作为特级教师,他们有怎样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怎样炼成的的?高尚的师德、深刻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他们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职业素养,而勤于读书、躬于实践、善于思考与积累则是特级教师们成长的内在成因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思考名师成长问题:究竟什么是名师成长的核心因素?最近,我把思考的结果聚焦在名师"行走"的方式与速度上。于是,脑海里冒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句来:人是一支队伍。是的,人是一支队伍。人总是在整个队伍里行走,队伍会给你向前奔赴的勇气和力量,会让你获得集体行走的节律感,还会让你感受到汹涌澎湃的气势。名师,正是队伍中的一员。他(她)会在这队伍潮流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调整自己的步伐。当然,名师的脚步声在队伍行走的节律中更加铿锵。  相似文献   

5.
"名师"是教育的标杆,名师的再成长是教师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的再成长在学校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性,对学校传统的形成和学校文化的积淀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外在的压力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下降导致名师再成长出现了停滞现象。政府、教研部门和学校"三轮驱动"是促进名师再成长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谈名师成长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其实很简单,可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按这些方式迅速成长起来,而有的教师却成长缓慢,最终仍然平庸?●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都是在课堂,可是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课堂里得到锻炼,像是在田野里拔节,而有的教师在课堂里却没有多少感受,失却了向上的要求和力量?●反思是名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可为什么有的教师怎么"反思"都没有效果呢?●名师从"心"出发,在行走的路上,寻找着成长的方式,也寻找到"心"的归宿,名师成长的方式实质上是心智的丰富和开放。  相似文献   

7.
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对五位名师质的研究中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内外部条件: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教师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人生。名师的成长,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创造性地实践与思考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江苏部分名师成长过程的分析,发现名师成长过程的特征主要有:名师成长基于历史文化与教研文化传统;自主发展是名师成长的主要原因;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是名师成长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智者把人的成长总结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去悟",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对教育者来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指自身的理论储备与教学实践的问题,"阅人无数、名师指路"就是观察他人课堂、参与教研,在团队中获得成长的过程,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己去悟" 的"悟"是内化、升华、提炼,掌握教育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相似文献   

10.
促进教学名师"二次成长",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教学名师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必经之路。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教学名师"二次成长"处在新的困境之中:成长资源欠缺、成长环境支撑不足、成长态度消极。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以突破名师"二次成长"困境:打破个人成长瓶颈,探求"二次成长"发展资源;重视名师共同体建设,创设"二次成长"发展环境;推进名师成长制度建设,激发"二次成长"热情。  相似文献   

11.
名师培养与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学校实际,按照一定的培养模式加强名师的培养,同时又要不断创新实践,善于解决名师培养与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与现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推进教师成长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已深入人心,但是近些年来,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研究,乃至"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成果",教育科研的自觉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甚至基本常识,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科研工作坊指向教师自主,扎根实践,追求成长。通过多种形态的推进,多重力量的互助,重在培育科研素养养成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几年,各地各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思考名师成长问题:究竞什么是名师成长的核心因素? 最近,我把思考的结果聚焦在名师"行走"的方式与速度上.于是,脑海里冒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句来:人是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改革中,名师成长存在急功近利的趋向.各种评选与评比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在造就名师的同时,也为滥竽充数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名师的学养、视角、思想与个性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值得珍视与爱护.读书、实践、创新相互渗透,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苏派"中生代名师开始续写并创造着苏派教育的辉煌。研究中生代名师,提炼他们成长的规律与特征,对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苏派教育研究走向未来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中生代名师成长的背景与土壤、规律与特征、策略与路径等方面,就他们共同的成长规律进行了探寻与归纳。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名师指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善用历史教学技巧,独具教学风格,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对历史学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巨大贡献,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历史教师。历史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教师从初入杏坛的新人蜕变成为被认可的教学名师,都会经历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对名师的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具体历史教学名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历史教学名师成长过程中关键事件对名师成长的作用很有必要。本文结合任鹏杰主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主持的"走近名师"栏目,各历史教学名师的成长感悟和教学经验的具体案例,分析各位教师名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关键事件对其专业成长的作用,以期帮助其他教师尤其正走在历史教师这条路上的青年教师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职业自信心,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名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成员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研训缺乏系统设计、活动封闭等问题,采取规划定位、简报驱动、研训解惑、联动共享这"四招",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培养成效,助推工作室成员成长。  相似文献   

20.
名师成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成长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普通教师与市、区名师对话的教研沙龙,用组织和环境的力量建立一个"学习场",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促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名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