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他能成功吗     
袁成 《班主任》2013,(7):49-50
小李本是热情开朗、爱笑的男孩,学习十分努力,但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慢慢地,小李发生了变化,上课经常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出现“破罐子破摔”倾向,多次找他交流谈话效果也不明显。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明白“努力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自己”的道理呢?我很是头疼。一天整理书柜时,我发现了不少自己高中时的书籍和资料,当翻到高三数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单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出来:何不用它来给小李上一课?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某小学数学教师老张讲给我听一件事,颇受启发。张老师班上有一学生小李,三年级时成绩平常,平时不大声响,上课举手发言也很少。总之小李是属于一般的学生,通常这类学生是不易引起教师的注意的。但张老师是个有心人,注意到小李这个学生有两大优点:一是上课虽然发言很少,但若发言,却有“一鸣惊人”之感,思路清晰,表达简洁,题解方法有时也有独到之处;二是小李在做习题时坐得住,容易的题目不轻视,较难的题目也肯去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它解出来。但是张老师也发现小李有个很  相似文献   

3.
董彬 《考试周刊》2011,(83):183-184
一、学生作业之现状分析 我们经常会看到:办公室中教师在埋头苦干地改作业,教室里学生在奋笔疾书地做作业。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天天没完没了地改作业,何年才是个头啊!学生:今天又要做死了,这么多作业,老师们都疯了!”为何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约定     
<正>新学期我接手三年级(1)班的数学,没一个星期,小豪的名字就印在了我脑子里,原因是他经常不写家庭作业。起初我找他谈话,他总以“忘带了”“没记住作业”等理由搪塞。后来,有学生悄悄告诉我,小豪是班里有名的“小懒虫”,二年级时就隔三岔五地不写作业。从班主任那儿我又了解到,小豪是家中老二,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产生: “这道题讲了N遍还是错?简直服了他们了!”;“这道题就改了几个数据怎么就不会做了呢?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和大家一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想: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有效的作业订正,作业的订正情况直接反映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我不禁反思:学生的数学作业到底该如何订正才能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和家长接触中,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把孩子学习上出错的原因归为粗心大意。也听到不少教师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真的只是“粗心”吗?在它的背后,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为此,我留心观察学生做作业及考试时的表现,深入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必要时还找来学生,请他们重新解答并说出解题的思路。通过两年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了“粗心”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严卫林 《辽宁教育》2014,(10):77-78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把握学生学况,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抓手。思想品德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过好“七关”。一、选题要合理,过好“筛选关”一次,放学回家路上,听到几位初三学生在大发牢骚:我们的思想品德老师真够“白痴”,作业多还不算,今天在讲评作业时才发现讲义上20个选择题中有3个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居然还没有答案!12个判断题中有2个可判对也可判错,其中一个问题是几年前的老教材上的,新教材根本没有涉及,白白浪费了我们那么多的时间,以后他发下来的作业我们应付一下算了。  相似文献   

8.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的老师将我们与亚洲“刻苦学习的学生”相比较,希望以此来激励我们。我还记得,在小学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许多亚洲学生一天学习12个小时”,“亚洲学生每天在放学后还要花好几个小时做作业”,“亚洲学生都很擅长数学,比美国学生强”。在美国,我通常在上午8点或8点半的时候去学校,在下午2点半或3点回到家。而周五许多学校在中午12点就下课了。一年之内,我们只需在学校呆满180天,据说在中国要超过200天。上小学二年级后,我才开始有家庭作业,而且通常只要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后来虽然课业负担逐渐加重,即便这样,我写作业的…  相似文献   

9.
背着黄布书包,几个穿着花棉祆的小姑娘走在没有几辆汽车的马路上,偶尔有马车从身边经过。这是如今的我经常记起的上小学时的情景。我上小学是在1970年前后。我的小学名字叫“天后小学”,按照现在的叫法,全名应该是“辽宁省丹东市天后小学”。“天后”是学校附近的地名,“天后商店”“天后粮站”……那里还有许多以“天后”命名的地方,小时候没有想过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后面不远的山上曾经有个“天后宫”,只是我上学时这“天后宫”已经不存在了。一直到今天,那片地方早就是高楼林立,“天后小学”也不再有了,但“天后街”这个名字依然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有一些学习困难、调皮捣蛋,甚至“无可救药”的学生。如何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能灿烂、娇艳呢?我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下面几点:一、教师要有一颗珍爱之心爱学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可如何爱,也很值得深思。班上曾有一个行为捣乱、经常不写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同学。一次,他又在课堂上玩耍没写作业,我一时火冒三丈,一个巴掌重重地落向了他。全班同学都用一种异样的、恐惧的眼光看着我,学生的家长向我提出“抗议”,校领导找我谈话。我一时陷入痛苦之中,进行深思:我一巴掌的初衷是想惩罚不良,促其改正不写作…  相似文献   

11.
胡春美 《江苏教育》2023,(8):51-52+55
<正>九月的午后,暑气未消,恰是午睡时间,静谧的校园里只余蝉音阵阵。我正在办公室休息,隔壁教室突然传来一阵学生的喧闹。“不要用我的错误惩罚妈妈”我忙奔到教室,有学生告诉我,小李午睡时用头发丝逗旁边的同学,引起了“轩然大波”。又是小李。这个学生精力充沛、性格活泼,时不时便要翻出一些“新花样”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在午睡时的“精彩表演”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相似文献   

12.
夏令 《江苏教育》2023,(12):56-57
<正>学生小李,喜欢唱歌跳舞,极其崇拜一位唱跳娱乐艺人,课余经常和同学谈论自己的偶像,但谁要是说自己的偶像不好,小李就会用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多次动粗。久而久之,同学渐渐与他疏远,小李的母亲也为孩子的狂热行为而烦恼,主动向我求助。一、解析频次法:入圈须知沉迷之因在分析中小学生日常情景案例时,询问“频次”是可行之法,因为记录、分析“行为频次”是研究学生思想动向的一种有效量化研究法。  相似文献   

13.
愚蠢的爸爸     
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应聘到一所小学,教四年级语文课。开学第一个周的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为《爸爸》的作业。周一晚上,我把收上来的学生作文带回宿舍批改。翻阅了几篇,我便发现学生们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大都是“我的爸爸是最伟大的爸爸”、“爸爸是最疼爱我的人”这类的话语。这时我看到了江晓明的作文,题目是《愚蠢的爸爸》:我的爸爸十分愚蠢,他经常几件事情同时做。前几天,他粉刷家里被我弄脏的墙壁时,同时又在煤气灶上烧水。他正在粉刷房子时,听到了厨房水壶蒸汽笛的鸣叫声,于是他手忙脚乱地向厨房跑去,不小心踢倒了地面上的涂料桶…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难忘的一课》 ,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 ,一位海员在台湾高雄市郊外的一所小学里听到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景。他们学习的内容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既是课文的中心所在 ,又是行文的线索。教学这篇课文时 ,有位教师精心设计了导语和结语 ,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导语 :同学们 ,在澳门回归前后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是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  相似文献   

15.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  相似文献   

16.
换位显奇效     
班上的小洋凭着个子高、力气大、脑子活,经常犯错误。最可气的是,他犯了错误还死不承认。任凭你怎么耐心说教,即便事实摆在面前他也会百般抵赖。对于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教育他,一时没办法;不教育他,是教师的失职,而且我也会因此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班长又来揭发小洋的“罪行”。这次是因为他抄了媛媛的数学作业。有几个学生亲眼看见他拿了媛嫒的作业本在抄,而且经过核实,媛媛在作业中抄错了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17.
龚莉 《教学随笔》2008,(1):74-75,96
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教三个班的化学。一百四五十学生的姓在脑袋中直打架,在教学过程中,只好随意地叫学:“你、你、你”,“他、就是他”,“课代表旁边红衣服的那位同学”……特别是对那些“名不见经”的学生经常乱点“鸳鸯”。一天下午化学课请学生上黑板板书,我叫错了一男生的名字(他的名字极似女生),全班学生哄堂大,那位男生极其难堪地坐下了。这一天,他的作业没有交,以后的几次测验得分也逐次下降,多次与我打照面都是扭头就走。我做错的是什么?在一篇教育文摘中,我找到了答案: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共26条,第一条是“记住学生姓名”。读后,我不禁被这…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成绩不佳?”面对这个疑惑,可能不同的老师、家长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缺乏对知识的巩固;上课不听讲,影响了对知识的吸收;知识面太窄,不愿多看书;天生智力差等。其实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挖掘。孩子依赖于老师我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晚上没事了,我让她默写吧,她说‘老师没留这个作业。’”也听到过这样的要求:“老师,您给我们家孩子多布置点作业,要不然他一回家就不知道干什么,他就听您的,您留的作业他准写。”这两个例子反映了很多学…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看到烨的名字,是我在他班上五年级社会课的时候无意中在黑板右下角的“黑名单”中看见的,都是课堂作业没完成或是回家没做作业的学生。以后我每上一节社会课,几乎都会发现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有时是老师写的,有时是学生写的。有一次,因为回家作业又没完成,一向耐心的数学老师终于忍不住发怒了,当着全校教师的面(全体教师正在做教师操)要把他“送”回家。他拼命“抵抗”着,于是两人推推搡搡,在校门口好一阵“热闹”。于是烨的名字连同他的一直是无所谓的神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烨升入六年级的时候,正好我接这个班的数学,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