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湖北沿江口岸城市的转运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清代湖北沿江口岸城市转运贸易经济的繁荣。这种转运贸易具有过渡性,既有追求取得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也存在着以取得交换价值(即利润)为目的商品经济。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后者是其发展的取向。由于湖北转运贸易对全国、湖北地区经济的影响,加快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变化,商品市场的扩大,商人组织、团体的发展,其意义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西汉之世,市集贸易既有承继,又有突破,更有发展。“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可谓是西汉社会思潮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3.
明清周家口城镇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运贸易为主体的商业发展使得周家口在清朝前期成为河南对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地和省内商品流通的中心市场。也正是转运贸易的繁荣,使得客商和商人资本在周家口城镇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骏马贸易是汉王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出于统治者对良马的渴望,更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军事实力,而敦煌正处于西汉至西域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与骏马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军队的士卒为了迎合武帝对天马的喜好,曾先后编造出余吾水出天马与渥洼水出天马的传说。随着张骞的通使,西域各国的良马得以进贡入中原,并由此引发了西汉与大宛国的战争,由李广利率兵先后两次征伐大宛得胜后,西域间的骏马贸易方得以正常进行,这些西域良马通过敦煌进入中原,改良了西汉的马种,迅速提高了西汉的兵力。  相似文献   

5.
宋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颁布一系列法令来约束和惩戒市舶官员的不法行为。无论是兼领市舶的知州真德秀和转运使王丝、还是担任专职市舶的楼王寿,凭借个人的努力,规范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贪污腐败的官员虽在海外贸易中大获其利,但也难逃政府的制裁。政府对市舶官员的约束和惩戒,促进了市舶司职能的完善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使的主动调适,使市舶司管理制度与海外贸易实际发展状况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6.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7.
满清的海禁与“闭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满清入关以前历代海外贸易的概况中国海上的交通,根据有文字的记载,早在西汉时代就可以间接地与欧洲的罗马(当时称为大秦)有海上贸易的往来了。㈠这种海上贸易到南北朝时,已经达到“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㈡这时主要是开辟了与南洋各国的海上贸易,因之,也就越发促使中国海外交通的发展。到了隋唐,中国出现了一个封建的统一的时代,由於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海外  相似文献   

8.
1930年至2016年初,寻乌农村圩市发生明显变化,商业获得一定发展。由于社会变迁的影响,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提到的吉潭、牛斗光、留车、县城、澄江、石排下等圩场有起有落。圩市贸易由水路贸易转变为陆路贸易,商品结构及经营者的构成也发生变化。但寻乌商业仍保持转运贸易和边界贸易等边区经济的区域性特点。寻乌农村圩市的兴衰历史说明,交通条件和政治经济的变迁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华夷秩序"这一古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框架渐次形成的大背景下,古代泛北部湾地区自西汉年间就开始了经济交往,由缓慢发展到繁荣昌盛,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区域经济交往的中心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最终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下,被纳入到近代全球贸易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0.
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紧密,清末中东铁路的兴建和通车,对于地处边疆的呼伦贝尔产生深远影响,使其呼伦贝尔交通运输实现了现代化,而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地区政治和经济中心,中东铁路促进了海拉尔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间拓展,转运贸易取得新发展,城市管理也出现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以马八儿、俱蓝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以前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实际就是宋代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13世纪蒙古的入侵虽然割断了通过陆路中国和阿拉伯经印度的贸易,但是很快这种转运贸易从陆路移到海上,南印度仍然是沟通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道。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北部湾地区原有的对外贸易及交通格局逐步被打破,形成了以东兴———钦州为进出口贸易及转运中心的战时对外通道新格局,北部湾对外通道成为中国南方与外部世界能够发生贸易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格局的出现尽管是短暂的,畸形的,但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对中国战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给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某些难得的机遇。重温历史,展望北部湾地区在未来世界交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匈奴帝国对汉帝国的军事压力,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互补和排斥是欧亚大陆丝绸贸易形成的主要原因。西域诸国单一的经济结构,使西域国家和商人充当了陆路丝绸贸易中介和转运的角色。同时由于印度社会对丝绸的需要和其地理位置,使印度成为欧亚大陆丝绸贸易的海上中转站。丝绸贸易的中介国家可以凭借地利和地域优势,靠丝绸贸易敛财,使丝绸贸易呈现出不平等贸易的特征。由于贸易路线上的大国的政治军事势力不断变化,从而使中介国家和地区深受影响,成为威胁欧亚大陆丝绸贸易正常维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13世纪汉萨同盟垄断北海-波罗的海贸易之前,波罗的海地区因其便于贸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北欧商人进行早期的贸易开拓提供了可能。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此时正分别向东和向西寻求海上贸易:瑞典人进入罗斯地区,开创了著名的瓦兰琴商路,建立起与拜占庭和穆斯林世界的贸易联系;丹麦人和弗里斯兰人则向西开拓至英格兰和尼德兰。大宗转运贸易方式在北欧确立后,德意志人替代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的贸易地位,建立起频繁稳定的海陆联系,并初步确立起一个稳固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在汉萨同盟形成后,这一贸易网络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汉的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政权的建立和衰落的全过程。在西汉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和亲类型。作为历史必然,西汉和亲政策在减少战争、推动生产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13世纪汉萨同盟垄断北海-波罗的海贸易之前,波罗的海地区因其便于贸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北欧商人进行早期的贸易开拓提供了可能。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此时正分别向东和向西寻求海上贸易:瑞典人进入罗斯地区,开创了著名的瓦兰琴商路,建立起与拜占庭和穆斯林世界的贸易联系;丹麦人和弗里斯兰人则向西开拓至英格兰和尼德兰。大宗转运贸易方式在北欧确立后,德意志人替代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的贸易地位,建立起频繁稳定的海陆联系,并初步确立起一个稳固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在汉萨同盟形成后,这一贸易网络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西汉散文,尤其是西汉的政论散文,在书写内容和话语形态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为其后的散文开启了写作形态上的规范。讨论西汉政论散文,不可忽视贾山《至言》对于西汉初年以及西汉中期散文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论说的内容促动了“过秦”思潮的发展;语言表现手段促进了西汉政论散文写作形态的变革;引事取譬的方式促进了西汉散文用事方法的变化。虽然贾山《至言》的影响力远不如西汉一些重要的散文家大,但其首开范例之功,却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8.
货币问题是西汉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多年来,学者们对其货币制度、货币思想、货币文化诸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忽略了具体研究货币诸职能的发展。本文横剖西汉商品货币经济,揭示西汉货币职能的发展特点,并由此论及西汉经济的发展水平等问题.西汉约与罗马共和国后期同时,把它们相关时期的货币职能作一比较,无疑将有助于我们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汉继秦兴,刘邦拉开文化自由的大幕,百家学术得以恢复和发展.武帝即位,执行文化开放政策,西汉文化趋于繁荣.西汉后期,儒学独尊的政治实践导致文化封闭,使西汉文化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百家学术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20.
多伦诺尔是清代漠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汉蒙贸易和中俄贸易的重要转运通道。其兴起始于康熙雍正年间,乾隆以后发展迅速。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在此设户关征税,三十一年(1766年)又将工部潘桃口关归并多伦诺尔同知管理。经由多伦诺尔税关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和纺织品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毛皮和木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