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在罗马悲剧姊妹篇《裘力斯·凯撒》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不吝笔墨倾力塑造了罗马英雄安东尼的艺术形象。作为罗马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他因性格缺陷不可避免地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然而莎士比亚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剧中充分展现了安东尼天性的高贵、华美与威仪,赋予其悲剧崇高精神,使之成为力与美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出以罗马历史为题材的爱情悲剧。罗马大将与三执政官之一安东尼远征北非,与倾国倾城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屈拉热恋,乐不思归。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和献身国家事业与尽享人性欢乐之间的对立是安东尼悲剧的根源。安东尼骁勇善战,气宇轩昂,然而在他沉溺于儿女情长的时候偏偏祸起萧墙。罗马的另一执政官奥克特维斯·凯撒(即裘力斯·凯撒之侄)乘安东尼疏于国政之机加紧密谋策划,纵横离间,试图将三人执政变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采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人物形象安东尼和罗马神话原型酒神形象进行类比分析,并将安东尼和剧中日神代表凯撒进行对比分析,来阐释作者是如何通过安东尼这个人物形象来颂扬酒神精神的,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悲剧主要是由克莉奥佩特拉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她夸张的情绪表现源于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文章分析剧中克莉奥佩特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并从行为主义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揭示其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提出保持心理平衡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悲剧之一,该剧的语言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安东尼的"葬礼演说"是其精髓所在。本文拟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出发,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呼语和形容词四个方面来分析安东尼"葬礼演说"的人际功能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揭示剧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及相互关系;同时希望通过该演讲的讨论、分析,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它在整个莎士比亚文学宝库中并不占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远不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那样历来被推崇备至而名扬四海;但仍然不失为艺术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以其独特的风姿,闪耀着瑰丽的光彩。“尼罗河花蛇”剧本取材于希腊古典作家普鲁塔克所记述的公元前50—30年的一段历史。美丽的埃及女王与罗马英雄玛克·安东尼的一段恋情。此时,裘力斯·凯撒已遇刺身亡,罗马由奥克泰维斯·凯撒、玛克安  相似文献   

7.
世界戏剧之王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中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的女性形象。而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风流艳后克莉奥佩特拉,更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掩卷之余,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克莉奥佩特拉是“一颗东方的明珠”,美的精灵。安东尼的部将爱诺巴勃斯曾向朋友们描述他在昔特纳斯河上第一次目睹她的情景。女王乘坐的“那艘画舫就像一尊在水上燃烧的发光的宝座;舵楼是用黄金打成的;帆是紫色的,熏染着异香,逗引得风儿也为它们害起相思来了;桨是白银的,随着笛声的节奏在水面上下,使那被它们击动的痴心的水波加快…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居里厄斯·恺撒>中安东尼的叙事具有强烈的情感作用,融合了隐喻话语、表情和动作,对人物的身份进行了甄别和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显示出他高超的叙事策略,通过隐含的理想叙事,对居里厄斯·恺撒、安东尼和叛乱者进行了比较,展示了安东尼的性格特征以及莎士比亚对其所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摄影师安东尼来到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土著人居住区拍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那些土著人一起狩猎、捕鱼、采摘,同吃同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些土著人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兄弟"。他们会将自己捕获到的猎物,割下一块肉,送给安东尼品尝。看到安东尼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们会感到格外开心。其间,安东尼拍摄了大量非洲土著人的生活习俗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他在非洲生活的真实情景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在悲剧与喜剧的内在逻辑转换行程中界定荒诞的地位及其本质特征,是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悲剧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到历史悲剧,又回到命运悲剧,其终点是荒诞;喜剧从滑稽、讽刺到幽默.又回到滑稽,其终点也是荒诞。由此,荒诞是悲剧与喜剧的中介;命运性悲剧内涵与滑稽性喜剧方式的巧妙结合,是荒诞最显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于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国内的研究者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其"二元"对立、意向角度、人物分析、政治爱情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很少能从中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一方面进行挖掘。本文将结合《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一作品,将作品克里奥佩特拉形象与伊丽莎白女王进行对比,进一步走近莎士比亚,了解莎士比亚眼中的女王观,从而了解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内心暗含的女王焦虑。  相似文献   

12.
项羽是司马迁《史记》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安东尼为莎士比亚历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男主人公。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一比较。结果显示,项羽和安东尼两个人都是战场上统治者,是勇猛的战士,但是他们却都缺乏政治斗争的手腕,因而都是在同自己的对手较量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是落得自杀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深受汉文化儒道思想影响,一生在“入世”与“出世”、“有为”与“不为”矛盾冲突中苦苦挣扎,其悲剧人生由其性格悲剧、爱情婚姻悲剧、朋友交游悲剧、仕途社会悲剧构筑。  相似文献   

14.
微笑的力量     
安东尼圣艾修伯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二次大战时,他参加了打击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他被敌军俘虏。看守监狱的是一位一脸凶恶的警卫。安东尼看着警卫,想到将要面对的死亡,不禁陷入极端的惶恐与不安之中。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到了一支香烟,但是他找不到火柴。他鼓起了勇气向警卫借火,警卫冷漠地把火递给他,安东尼冲着警卫一笑,这一笑如同一股泉水冲开了他们彼此之间的隔阂。警卫仿佛受到了安东尼的感染,嘴角也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难得的笑容,虽然他也许本来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却没有离开,而是盯着安东尼的脸,少了当初的那脸凶气。“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曹禺的著名悲剧《雷雨》为阐释对象,从悲剧类型、悲剧模式等方面对《雷雨》的悲剧艺术进行阐释,认为该剧属悲剧类型中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融合,侍萍的悲剧属命运悲剧,蘩漪的悲剧则属性格悲剧,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命运悲剧气氛之中。其悲剧模式属由《氓》始的夫弃模式的现代重版,并由两个夫弃模式叠构而成,其对中国古代悲剧模式和两方悲剧模式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以奥尼尔的生平为线索,分析了剧作家的生活与其悲剧艺术创作的相互关系.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既来自于其一生悲剧似的经历、他与家人以及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因素,因为这些为其悲剧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积淀了深厚的悲剧基础;同时其悲剧意识也深受叔本华、尼采、古希腊悲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的影响.生活是艺术之本源,而艺术则反映现实生活.奥尼尔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在其悲剧艺术创作中,他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上升到人类悲剧意识的高度,从而赋予人生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苍凉"是张爱玲在其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蕴涵了其悲剧审美趣味及审美追求。"苍凉"悲剧思想的生成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艺术个性、中西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苍凉"悲剧思想既继承了西方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悲剧传统,也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学与传统美学的悲剧思想,是对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莎剧《裘力斯·凯撒》中安东尼的演讲为例分析掌控听众心理的演讲策略。安东尼在哀悼凯撒的葬礼演讲中,就事论理,声情并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理利并举、借境煽情等策略,剖析安东尼掌控听众心理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悲剧美学理论观照北宋词可知,北宋词抒写了悲剧意识,折射出悲剧精神,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