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11A):8-8
最近,日本部分公立中小学校开设了《论语》教学相关课程。据日本《每日新闻》6月7日报道,东京都世田谷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论语》和中国古诗。枥木县足利市教委最近开始在33所中小学推广《论语》诵读,规定小学四年级到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则上要诵读市教委编写的《论语》摘抄。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国学之精华。对此,人们不会有什么争议。但自古以来,对其解释却分歧很大。本文暂选其中十则(《论语·学而第一》选二则,《论语·为政第二》选二则,《论语·八佾第三》选三则,《论语·里仁第四》选三则),列举诸家之说,并分析其异解之由,最后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国学经典,在高中开设《论语》的选修课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毋庸讳言,如今许多教师根本没有通读过《论语》,不懂《论语》是教不好《〈论语〉选读》的,最多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论语》,补上这一课,是教好这门选修课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论语》被列入选修模块,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让学生行使选课的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几年下来,《论语》教学挂选修之名,无选修之实,成了“必修”的选修课,而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杨青  杨宗莹  许崇娜 《大学生》2014,(21):34-35
美学专业的同学说,黄文杰老师上课特别有激情,是用思想和情怀来讲课。再一打听,黄老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上课,给本科生开设中外美学、禅宗美学、神学美学,给研究生开的课更有深度,除了宗教美学、中美专题、审美文化外,还开设包括《论语》《圣经》在内的美学专题的文本研读。黄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宗教美学(佛教美学、神教美学)、比较美学和审美文化。他研究的宗教美学在学术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天津教育》2007,(7):49-49
禁止学生暑假军训 根据气象调整军训内容;教育部在中小学推广校园集体舞;京港20所中学喜结友好姊妹校;教师应有四种“角色意识”;放学之后只有放松;部分公立中小学开设《论语》课;[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语文版高中选修教材《(论语)选读》中《高山仰止》一课选有《论语》原文第6篇第28章:  相似文献   

8.
邱大存 《文教资料》2011,(14):64-66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论语当中有很多篇章都反复提到做人、做事以及学问等话题,因此对于现阶段的青年学生而言,学习论语往往有着较为深远的价值,故本文对《论语》选篇的价值导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提出三条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论语》生命观的实施路径,即围绕《论语》校本课程开设生命专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论语》生命观文化和师生共读体悟《论语》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11.
《论语》的简约美分两个方面:一、《论语》的人物语言具有格言美,而且这种格言美与西方的格言美不同,它具有雍容和顺的风格。二、《论语》还具有“一词传神”的叙述美。《论语》简约美的成因与当时的崇古风气有关;其次,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为学原则和人格风度影响《论语》文风;《论语》的极强烈的格言美还应与孔门弟子精心选材,追求精品的编纂意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以来,一个孔子,一部《论语》,一脉相承,是很独特的现象。《论语》包含了待人、处事、接物的各种原则和方法,给了我们一个范本和参照系,应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习《论语》。也就是说,读《论语》要抓其"眼",即抓住事眼、字眼、要眼、网眼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从《论语》中学到的道理灵活运用以解决时下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去理解孔子的真意。  相似文献   

13.
《<论语>选读》是近几年才在高中开设的选修课,不过,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教学来看,《论语》教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论语>选读》教材为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所编写,基本上是按照内容将《论语》的部分章句进行筛选并组合而成,全书共15课,分为四个部分,即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编者在书的  相似文献   

14.
<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在北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列为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之作。而整本书的《论语》阅读不同于之前的节选《论语》几段语录阅读,或者《论语》的选本阅读,或者是泛泛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有三个最主要的挑战:一是《论语》的非系统性,二是整本书体量大,三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记住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很难对《论语》所承载的思想有整体的了解。面对这些挑战,为了梳理《论语》内在的文化体系,更好地传承《论语》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中国传统化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荟萃。今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还可以从《论语》中获到滋养现代人心灵的内容,在与西方明、现代明的比较中,解读中国化。鉴于上述考虑。我在语教学中,除了教材中选来的《论语》篇章,还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内容。针对学生对《论语》距离现代久远,对古代化知识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论语》中所包含的平常事理,拉近圣哲与当代中学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思想方法论进行审视,历代注家对《论语》的解读,至少有10多章存在谬误。”华东师大一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刘定一在一场名为“人文与科学的美丽邂逅——《论语》解读报告会”上语出惊人。刘定一曾在中学教了38年数学,他解读《论语》秉承了乾嘉学派严谨的治学风格。并以其深厚的数学、逻辑和系统科学背景,从独特的现代视角对名家的《论语》注释进行内部检测与外部评价,找到了《论语》近20处长期以来被误读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思想的宝库,还是一部语言的宝库,达到了孔子所追求的"文质彬彬"。词语修辞是《论语》的修辞魅力之一。所谓"因字而生句",正是由于对词语的精心选炼,《论语》的遣词造句才显得准确明晰、精炼生动。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思想的宝库,还是一部语言的宝库,达到了孔子所追求的“文质彬彬”。词语修辞是《论语》的修辞魅力之一。所谓“因字而生句”,正是由于对词语的精心选炼,《论语》的遣词造句才显得准确明晰、精炼生动。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位居"四书五经"之首,也是古代文人学子必读之书。在《论语》当中,孔子对教育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和阐释,比如"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在当今都是十分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此外,《论语》当中的德育方法也对现代德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论述《论语》对当代中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广收  周平 《现代语文》2006,(11):89-8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吉行的记录,共20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了解儒家化的重要资料。作为“四书”之一,它又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建国前,《论语》都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的;或被列入精读书目,或被列入略读书目;建国后,《论语》是以选的形式进入语教科书的。这就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选和选多少的问题:二是对选如何安排的问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