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微笑是一种积极的面部表情,它能散发出亲和、温馨的魅力,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猜忌,能让彼此的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它就像一缕缕晴和灿烂的阳光,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甘露,令人心旷神怡。它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  相似文献   

2.
袁淑丽 《成才之路》2010,(17):42-43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17%是通过听觉获得,83%是通过视觉获得;而精妙地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表情和动作。表情和动作就是人的肢体语言。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就能把课讲得有声有色,将会有力地感染学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情绪,这样更有利于师生融成一体,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也可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们彼此之间传递信息,除了靠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可以借助于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这种通过人们面部、体态的变化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无声的非语言信号叫做人的体态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交流的总效果,有55%来自表情。而在以传递授课信息和情感信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言的使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情态语言作为一种非口头语言,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不只是若干声音或若干符号的综合.在交际中人们除了发出分音节的有声语言之外;还常常伴随着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这些非语言形式来传达信息.非语言交际不是一般信息传递,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情感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是人际沟通的十分有效的交际手段,它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身体语言。也就是说,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信息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非语言内容的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的。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睿语你说     
人类的表情像文字一样。可以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而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它如潺潺小溪,给人的感受是清澈、淡远、恬静;它好似蓓蕾初绽.柔美动人,最具美感。微笑是美和爱的结合。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用它可以架起情感的桥梁。滋润彼此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聂殿臣 《山东教育》2003,(25):20-20
微笑,本来是人们内心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不少人把它当做做好工作的一种手段。现在,国内外许多行业越来越重视它的作用。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微笑的效应。微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授课心境,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水平。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各种外部表情都是不同心态的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同样,面部的表情也能够对心理产生反作用,制约和改变人的心态。因此,一个教师在讲课时,若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真诚、友善,发自内心的微笑,就…  相似文献   

9.
体态语言就是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而又可视的交流手段。人的身体各部分不停的运动,也就是在不停的诉说,是一种意在不言中的交际手段。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有人把它称作人类的副语言。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每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它应是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唯一的,那便是语言,而传递信息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有声语言,也可以用无声语言,即人体的形体表现和动作,也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手脚表情和面部表情等数种。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一个微笑,都可以传情达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1.
邓瑜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139-139
形体语言是通过表情、手势以及身体其它部分的动作来表形体语言能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形体语言能吸引、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形体语言能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形体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肢体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人的动作、表情、姿势、举止等,它是一种非文字符号的通讯手段,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用口头语言表达外,还大量地运用肢体语言予以配合,以强化和加深表达作用。因此,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贵芳 《教育与职业》2006,(14):190-191
体态语言,即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信息,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它辅助口头语言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态语言要运用得合理、恰当,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除了发出声语言外,还伴随着表情、动作、姿势、眼神等各种各样的非语言表现,这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它使学生得到诸如提示、赞许、警告、制止等信息,增强教学效果,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并帮助教者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彭素芬 《教师》2010,(15):13-13
体态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有声语言外的目光、表情、手势及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曾通过无数次实验得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因此,我们不可忽视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语言交流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恰到好处的非语言交流,可以对有声的语言交流进行有效的补充,甚至会超越有声语言交流的效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按原计划进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教师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际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我们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微笑的驱动力常常会比惩罚的更强烈。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体态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19.
张希文 《中学文科》2007,(10):94-94
科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于金荣 《学子》2012,(7):46-47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