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形势下,创新发展新型军民关系,是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必须研究新时期军民关系出现的新特点,遵循处理军民关系的工作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开展:1980年和1982年先后在山东济南、威海召开了两次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义和团史研究会,对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先后出版了义和团史的专著、通俗读物及有关资料近二十部,其中,特别是一些义和团运动资料的整理出版,给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国内各种报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曾提出要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发扬义和团运动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出现了不少有意义的新成果,但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廖一中、李德征、张璇如等同志编著的《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3年重印)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1.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来看.著者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着重论述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为主要形成的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促进了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的支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入手,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并以此求教于方家。1900年五六月间,直隶义和团运动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义和团势力在冀中进一步壮大,于5月27日占领涿州,使涿州成为义和团控制的重要据点之一,构成了对京师的强大威胁。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清政府弹压政策的失败,也使列强各国依靠清政府剿灭义和团的美梦彻底破灭。从此,列强各国直接插手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相似文献   

6.
一九○○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的声势,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下了一块基石。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所激发的,锋芒主要指向帝国主义的,最后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教训,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而且可以使我们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以来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又一次革命高潮。山西作为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继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后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加深;山西人民富有革命的历史传统,以及在这次运动中清政府地方官员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之所以给义和团运动下这样的结论,正是学术界秉着无产阶级帝国主义理论这把尺度,给这场运动做的一个公正评价.须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年代,帝国主义理论还未形成,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何为帝国主义,因此当时的舆论界很少能够对义和团运动做出像无产阶级那样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阶级偏见,目义和团为“拳匪”,为“暴乱”,过分夸大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愚昧,不能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现以帝国主义的理论视角,重新检视义和团运动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分析义和团运动对国人关于帝国主义概念理解的影响、义和团“灭洋”视野下的帝国主义观和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暴露,以期加深人们对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性质理论断定的理解,和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的章、讲话、演讲中,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的罪行,全面分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及失败的教训,既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质和革命精神,又事实求是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3):127-128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被定性为"反帝爱国",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和近代史料中发现不同,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试析晚清新知识分子对义和团运动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运动之后,正在崛起的新知识分子,作为一群处于古今中西新旧多重文化之间的"边际人",对于1900年爆发的以下层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呈现出甚为驳杂的心态.其主要表现为:惧乱、媚外的敌视心理;中立裁判者的心态;同情赞赏之态度.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知识分子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亦导致了他们与下层民众运动的隔离.  相似文献   

12.
民间秘密结社包括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当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以后,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像历代农民运动失败后常见的长期沉寂局面,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洋教斗争尤其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性质和特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内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反洋教的范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义和团运动后民间秘密结社反洋教斗争呈现出的复杂动向。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留美运动,正处于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它既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篇章。这次留美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2.清政府实施新政;3.开放的留美政策;4.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5.中国社会转型的内部驱动;6.近代城市的兴起和民族工商业的推动;7.美国教会学校的影响。所产生的影响是:1.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2.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3.启动了中国收回主权的外交进程;4.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5.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6.促成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5.
1899年清政府派团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一次保和会,会后决定批准海牙公约中的三约。但由于1900年的庚子之乱,清政府未完成批准条约的工作,直至1904年才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并批准第一次保和会三约。海牙保和会之参与,是中国外交现代化的滥觞,并推动了中国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政府面临的一场严重社会危机。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国家危机防御机制已濒临崩溃,最高统治阶级缺乏治国才略,导致在危机出现以后,其决策和反应机制严重失控,政府职能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清政府对这场社会危机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清末女子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是近代妇女解放的发端,其显特征是:1、戊戌维新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化事业并进,呈现出贵族化倾向;2、辛亥女子学校教育与前相比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也出现过分裂、民族间的战争和改朝换代 ,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结构不仅始终存在 ,而且其疆域范围越来越大 ,最终在清王朝最强盛的 1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笔者以清政府与蒙、藏、新等民族地方的政治关系为中心 ,探讨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清政府治边政策的实施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特点,决定了其人必须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和许可下才能实现他们修齐治平的理想,所以他们与统治者的关系往往是以统治阶级的需要为转移.在统治阶级需要他们为政权建立和巩固出谋划策的时候,是他们才能得以施展的时候,也是他们和统治阶级关系的融洽期;一旦政权巩固下来以后,统治阶级为加强专制王权,从而开始限制知识分子的权力扩张,此时,他们与统治阶级的关系恶化,处在了统治者的严厉约束之下.降清知识分子与清朝统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经历了一个由密切合作到逐渐疏远乃至于最后的严厉批判和打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