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两种不同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融合性。区域城乡旅游互动是促进区域城乡旅游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模式。本文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分析了四川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互动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促进四川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8,(2):79-8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查,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业体系薄弱、设施不完善、主客互动空间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提升产品有效供给、培育乡土产业、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实现"共建共享"等乡村振兴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的两个重要区域,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的基础以及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城乡旅游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针对永川区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缺乏城乡旅游统一规划、城乡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旅游产品断裂发展、城乡旅游经营模式发展不均衡等困境,通过采取“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模式及相关措施,全面促进永川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群众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创造了精神财富。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就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来探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推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凭借城乡之间的差异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疗养等的一种旅游形式。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乡村性缺失、行业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以保护我国旅游资源为前提,以发展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关键因素,更好地保护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色和多样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发展后力不足。但是,以多媒体营销和自媒体营销为特点的营销4.0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基于用户产生内容构建乡村吸引力体系以及利用互联网+,打造乡村旅游智慧营销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涵义的探讨,总结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并结合城镇化的发展,论证了乡村旅游和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仍存在很多不足,如规划不科学、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盲目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调研了呼和浩特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认为要推进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做好科学规划管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内旅游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农村和城镇旅游需求各自呈现出不同特点。农村市场需求处于主要消费基本旅游产品的阶段;而城镇市场需求开始走向成熟,远距离旅游成为重要部分,对于非基本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但是,农村市场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上升、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亦趋于稳定。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应当更好地考虑对于农村市场的供给,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国内旅游市场的合理平衡依赖于旅游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只有在旅游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才能改变旅游供给的过度竞争状态,实现较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与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不同城市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行业,在推动城市社会经济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我国西部部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并未搭建起良性互动机制,二者未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探索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产品依托形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旅游业发展在“旅游强国”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概念的廓清和特点的比较,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旅游主要由依托自然景观、乡村风貌、农村生活方式三大类要素构成,并逐渐形成了城郊型和远郊型乡村旅游两大产品,但农村旅游发展存在着诸如产品开发粗放、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保护、社区参与等五条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和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侧重点、旅游产品、政府的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对比,找出了我国东西部乡村旅游的特点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古村落的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必然会进行文化的重构,并将其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真实"地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以桂林市兴安县秦家大院为例,在旅游语境下古村落的文化重构是历史记忆的反映,是村民的文化自觉,是乡土社会的文化适应,并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舞台真实"。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地看待旅游文化包括"地方"对自身历史解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统一性,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文章通过对黄山市11 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旅游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贡献、社会文化贡献、生态环境贡献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贡献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促进皖南区域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