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在对黔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引发中西部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症结所在以及现今农地流转的必然性。认为农地制度缺陷、土地报酬递减是导致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而婚丧嫁娶、劳务输出则是引发农地流转的表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黔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引发中西部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症结所在以及现今农地流转的必然性.认为农地制度缺陷、土地报酬递减是导致民族地区农地流转的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而婚丧嫁娶、劳务输出则是引发农地流转的表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证券化是一种以证券为纽带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于保护农民土地增量收益与促进对农投资、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有重要价值。同时,现有的权利基础、运行机制与载体为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流转提供了规则要件;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与土地发展权制度为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流转与耕地保护之国策之间提供了协调与控规机制;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本身有助于解决农民因失地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地发展权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弹性手段,在保护耕地、协调用地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配置与流转。从我国社会经济性质和土地制度角度考虑,农地发展权应由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所有;在农地发展权的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下,农地发展权流转包括一级流转、二级流转和三级流转;并可通过建立农民基本生存保障体系以落实农民对农地发展权的分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失地农民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地经营管理和农地制度创新等角度,论述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并从土地的概念、属性、特点等方面阐明农地流转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信托型农地流转可以设计不涉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仅仅移转农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信托模式,不存在农民失地的风险而有着制度上的优势,但有限制农地交换价值功能的缺陷,不利信托经营者利用农地融资。我国农地信托流转主要有土地信托机构模式与土地经营者受托二种模式。农地信托的核心法律制度有:信托合同法律制度、信托经营者资质管理制度、农地信托程序制度、农民信托权益保护制度与信托当事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直接博弈的结果。在农民缺少利益代言人或政治权力弱小的情况下,任何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政策措施都难以实行。迄今为止,以任何借口或理由阻挠农地私有化都是维护城市集团利益的具体表现,只不过是为了轻易地剥夺农民的耕地,最大的障碍就是不愿放弃其占用廉价的农村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设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城乡分立的土地制度特别是该制度下衣地流转中各方利益协调问题。衣地入股是农民参与土地要素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面临政府强制征收集体土地、政府和开发商补偿费过低或无法到位、政府和开发商严重侵害农民权益以及农地入股公司后存在着各种风险,等等。为此,如何平衡协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各方的利益关系,规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各种风险的关键.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地使用权要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必须进行市场化流转。而土地的商品属性不明、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土地市场的发育滞后、我国农地特殊的资源禀赋及外部环境的不配套是制约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