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竞技体育"亦称为"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至今为止,大多数人都将"竞技运动"等同于"竞技体育"。然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式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对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概括.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科学化基础上的学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末来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定位是"学生运动员",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良好的人文与育人环境;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在一个培养单位完成多年培养目标的"一条龙"培养;亦读亦训的学训结合;科学高效的训练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竞技教育学理论下要求竞技体育既要"夺标",又要"育人",只有在"夺标育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下才能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竞技教育学视角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全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竞技体育人才文化水平有限、竞技体育人才人文素养缺失、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人格修炼、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化进程等对策,构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贺  刘军 《体育博览》2011,(7X):22-22
<正>大学是社会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竞技体育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校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战略调整的需要和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为了以科学的发展观使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保持其先进性,必须合理的规划布局其竞技项目。随着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寻求合理的大学竞技体育发展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中国早期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中编练新军成为其主要内容之一,而若想建立新式的军队没有新式的教官是不行的,于是洋务派先后设立了一些军事学校。这些军事学堂聘有外国的教官,依照外国军事学校办理,除开设一些近代军事学科外,并设有体育课程,称为体操课。在1898年,新成立的北洋大学堂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与比较影响中外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西方关于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的研究,包含Oakley and Green、Digel、Green and Houlihan与UK Sport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梁晓龙、鲍明晓、张林关于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的研究,比较分析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中以UK Sport研究成果最为成熟。而梁晓龙等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内容不但包括了UK Sport所提出的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更有对外联络体系、反兴奋剂体系及激励奖励体系。梁晓龙等的12项举国体制"基本体系"与UK Sport 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从其内涵看都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两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与重叠。  相似文献   

6.
传统竞技体育训练以"预测"和"控制"为核心指导思想,坚持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是"渐变式"思维的体现,并不符合作为复杂系统的运动员竞技水平系统的提升规律。以突变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完全渐变式""部分质变式"和"突变式"3种路径,指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路径并非只有渐进式,而是完全可以沿更为快速的路径演进,提供条件,打破常规,促使运动员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实现"部分质变式",并籍由此实现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突变式"路径,才是目标所在。通过对控制变量与状态变量的分析,给出促使运动员技术水平"突变式"提升的方法,最后借助于尖顶突变模型,分析运动员技术水平突变式提升过程中的不可达性、突跳性和滞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获得过奥运金牌的我国运动员的年龄、性别、项目分布、地域分布以及成才背景特征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奥运冠军的年龄较合理,平均在22-24岁之间,女性年龄小于男性,不同项目冠军的年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我国竞技体育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女运动员的成绩相对较好;我国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获得的奥运金牌多;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国家投入、举国体制、探索创新、刻苦敬业等是获得奥运冠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为核心的"包容性增长",反映了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用"包容性增长"理念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提出依据"包容性增长"调整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赶超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改革以举国体制为主的组织、管理方式,推动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日本竞技体育发展的教训和经验,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中国竞技体育应淡化金牌至上的观念;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练员的职后培训力度;推动竞技体育市场化、职业化进程;完善“科—训—医”一体化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回顾我国体操女团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中的历史成绩,分析伦敦奥运会女团决赛我国与美国、俄罗斯的差距,探讨我国体操女团竞技实力以及发展对策。主要结论:我国女团的世锦赛成绩不断提高且稳居三甲行列,奥运会成绩起伏较大,缺乏金牌竞争力;除高低杠外,我国其他单项的竞争力不足;我国全能型运动员的竞争力与美、俄差距较大,个别单项型运动员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建议: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加快全能型运动员的培养步伐;重点提高跳马和自由体操的竞技水平;增加海外比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无形资产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体育无形资产和竞技武术无形资产,阐述竞技武术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内容,从竞技武术无形资产开发状况的实践出发,论述开发竞技武术无形资产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强国的战略出发,根据第二十三届到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对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以及其它项目做出了整理与分析,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优化竞技体育项目格局,实现均衡发展;完善与创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竞技体育"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创建"三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仿国外足球的"拉玛西亚青训营"的运作模式;稳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阴盛阳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华 《体育科技》2004,25(3):6-8
"阴盛阳衰"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种独特现象,本文认为导致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的主要原因至少有政治学、社会学和体育学三方面因素,新中国竞技体育独特的"阴盛阳衰"现象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年代的特殊需要所形成特殊症状,而且这种特殊状况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有持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从2008年到2010年的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的奥运项目获得的奖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竞技实力在测量类举重、评分类跳水和得分类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保持相对的优势;在传统优势项目射击、体操都受到一些强国的强烈冲击;在命中类(有防型)和世界强队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雷锋精神视角下的我国竞技体育道德重塑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简析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其次对雷锋精神视角下的我国竞技体育理论道德缺失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不敬业而敬"金",诚信和公平竞赛精神的缺失;崇尚形象,抛弃节俭,甚至不计成本;个人与集体矛盾重重三大方面。最后,指出了以雷锋精神重塑我国竞技体育道德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训科医"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竞技体育"训科医"一体化的内涵、要求、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科研课题、制度以及支撑系统与保障系统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竞技体育"训科医"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与实际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据统计等方法,从2009-2011年体操世锦赛男子全能前八名的比赛情况分析我国男子体操全能的现状。主要结论: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应加强男子体操后备人才储备,提高竞技体操训练人口,培养更多全能和具备突出单项的后备人才;逐步增加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操内容;坚持在基层试点培养全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对1993-2008年这16年来国内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学校竞技体育"类所有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式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分析后发现:国内尚未有此研究领域的综述性文章;关于"学校竞技体育"的称谓含混繁多,尚未得到学界内共识;发表文章总量偏低,16年间仅有153篇;研究区域失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仅5篇;研究角度、视野狭隘,内容过多集中在"描述现状与对策分析"上,科研内容重复、成果创新性不够,含金量低,缺乏对实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近三届残奥会奖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梳理。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男女比例趋于"阴阳平衡",部分优势项目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潜优势项目有较大进步,集体项目仍是"短板",残疾人竞技体育地区发展不平衡。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应优化和完善举国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体制、发达地区尝试部分残奥项目职业化、倡导竞技体育初步实现"残健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9,(2):19-36
随着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演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着可持续性不足、带动效应不明显、辐射功能没能很好发挥等问题;仅靠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的调整已不能解决这些竞技体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本研究将社会"心态"的思想引入体育学研究,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心态路径进行探微有助于找到竞技体育改革的全新思维视野,并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心态路径及行为逻辑,以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变革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