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民间非常注重枪法,“尊枪为艺中之王”,认为“长技无踰于此”(《耕余剩技·长枪法选》)。所以各地枪法名  相似文献   

2.
五郎八卦棍     
杨一明 《精武》2005,(3):15-15
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一切皆为杨家杀孽,为了皇上,为了杨家的好,还是出家吧。五郎遂到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叉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刨出闻名后世的“五郎八卦棍”。  相似文献   

3.
李师融 《武当》2000,(9):40-41
《武当》2000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辨析》(以下简称《实腿》)一文,细读该文,对若干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4.
炮打双灯     
有这么个笑话,是真事。“文革”期间,东北某剧团出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间有这样的情节:座山雕显示枪法,一抬手,打灭了一盏灯,而杨子荣一抬手,打灭了两盏灯,众人喝彩:“好枪法!”谁知到了演出的那天,后台剧务喝了点儿酒,手下没准,杨子荣抬手时应该按掉两盏灯的开关,他却把台上灯光的总开关按掉了,于是台上一片漆黑,台下轰然倒彩。这时,剧团团长急中生智,大声救场:“好枪法!连保险丝都打断了!”  相似文献   

5.
杨一明 《精武》2005,(4):40-42
五郎八卦棍是南派武术中颇有名气的传统棍法。该棍法原是五台山的镇寺之宝。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并传出。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一切皆为杨家杀孽,为了皇上,为了杨家的好,还是出家吧,五郎遂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后创出闻名后世的“五郎八卦棍”。  相似文献   

6.
《手臂录》是枪法的集大成者,枪法是武术典籍《手臂录》的主题,本文根据《手臂录》中有关杨家枪、沙家枪、石家枪、马家枪、少林枪、汊口枪以及峨眉枪枪法的比较和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了《手臂录》的七种枪法,分别从沙杨马、少林和汊口、少林汊口和马家、少林汊口和峨眉,以及石家和峨眉五个部分对《手臂录》的枪法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7.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8.
朱伯伦 《武当》2010,(9):19-21
清代乾隆年间(约1750年),河南陈家沟陈品三家藏秘传心意六合拳《三三拳谱·十大要序》中记载:“拳之类不同,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枪法出于山西龙凤(峰)姬先生。先生明末清初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余从学郑氏,得姬氏传,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详。分为十则,以诲弟子,不敢云能接姬氏薪传也。”  相似文献   

9.
张方 《精武》2004,(11)
大杆子源于古代长枪术,长八尺以上为大杆。习武世家教习子弟时,先要学习中平枪和圈枪之法,有一定功力后才能用大枪。明代以前的沙家杆子和杨家大枪都很见功夫,往往枪功练成了,周身的整劲就练出来了,再练习徒手技击就事半功倍。明代后,有武学名家根据六合大枪创立六合门,三皇炮捶门也是拳法、枪功各重一半,心意拳始祖姬龙峰更是“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  相似文献   

10.
张方 《精武》2004,(11):20-20
大杆子源于古代长枪术,长八尺以上为大杆。习武世家教习子弟时,先要学习中平枪和圈枪之法,有一定功力后才能用大枪。明代以前的沙家杆子和杨家大枪都很见功夫,往往枪功练成了,周身的整劲就练出来了,再练习徒手技击就事半功倍。明代后,有武学名家根据六合大枪创立六合门,三皇炮捶门也是拳法、枪功各重一半,心意拳始祖姬龙峰更是“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  相似文献   

11.
“动静有常”。在我国有关战争、技击、拳术的名著中,无一不深刻地阐明“动”、“静”的内涵及其规律。《孙子》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三国的曹操概括为“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成语“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便源出于此。清朝王宗岳在《阴符枪谱》中,借用这句成语阐明枪法的原则。其它诸如南北少林武术中的“守如处女,出似脱兔”,“动如脱兔,瞥如飞鸿”,“静如处女瞥如鸿”之说,都同出此源。《孙子》还论及“击空虚”要“其疾如风”,“守”要“不动如山”。武术长拳十二型中“快如风”,“静如岳”的传  相似文献   

12.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13.
汉朝的围棋     
喜爱国棋的智者黄宪将他对围棋的看法写成了一篇著作,著作的名为《机论》。《机论》一篇中,所谓机指的是有关围棋棋理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涉及了一部分“手筋”的内容,其他一部分内容为一些下棋的窍门。在《机论》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在所有的事物之中,都蕴藏着围棋的棋理。或言所有事物皆有其所对应的手筋,其中是有规律与窍门可寻的。”他的这种“天地万物皆机也”的看法虽未免有失偏颇,但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黄宪曾对人说:自古至今的圣贤明帝皆是用同于棋理的一些手法与窍门完成了他们的伟业,圣人们的手筋是仁与义,贤者的手…  相似文献   

14.
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是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庖(禾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周官释五兵为戈、殳、(卓戈)、酋、矛。《昭代从书·甲集·兵杖记》载:“实録曰黄帝与蚩尤战即有枪”。程冲斗在《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审道:“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说明枪的前身是矛。在冷兵器时代,枪是一种很有威力的长兵器。它以其灵活善变,伏机制胜,出击神速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52-153,162
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晚年整理成书的著作,以前较为少见。十四卷本较之流行的十八卷本有许多改动,与武术发展有关的重要改动有二:一是将枪法从“长兵短用”中移至了“短兵长用”中;二是删去了“拳经捷要篇”。这些改动说明火器的发展对军事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以后的武术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营养。  相似文献   

17.
云手的奥秘     
谢千里 《精武》2007,(3):29-29
在现有的各家太极拳势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本篇就云手的典型问题作剖析,以期给同道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一、云手的名称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相似文献   

18.
“腥活”的另一种表现是极限魔术,传统上称为“硬气功”或者“特异功能”,比较常见的节目有《吃火吐火》、《赤脚踩玻璃》、《赤脚上刀山》、《手捋、舌舔热烙铁》、《摆脱疯人衣》等,现代多称这类节目为“挑战极限”的表演,比如中国魔术师表演的《人体通电》、《辟谷绝食》,外国魔术师表演的《高桩站立》、《冰冻活人》等,均表现了人类生命忍受自然伤害的极限。  相似文献   

19.
他与林弈仙、谢侠逊、刘忆慈、沈志奕、董文渊、朱明华合称为“江南七星”; 他被有“锦马超”之称的南京名手万启有推崇为“国内第一”; 1930年在香港举行的“华东华南大棋战”上,华东队选派周德裕、林弈仙出征,结果平分秋色。当时“棋坛总司令”谢侠逊曾说:“如张观云能往,当有更好之表演。” 《象棋界》云:“张氏之艺,确驾人上,实非过誉。闻张氏艺能冠绝诸辈者,乃娴熟吴氏《梅花谱》而通权达变所致也。”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与十二生肖的关系,2023年的癸卯年属“水兔年”。在五行中,各有独自的色彩属性,蓝色属水。因此,中国的《癸卯年》-1“癸卯寄福”的蓝色兔子就是一只“水兔”。无独有偶,泰国今年也发行蓝兔和乌龟为主图的《兔年》邮票(图1),再现了《龟兔赛跑》,显然也是“水兔”。票图出自诗琳通公主之手。本文所述邮票都在去年末或今年初发行,以下不一一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