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相似文献   

2.
马廉祯 《体育学刊》2012,(3):114-120
在总结早期武术现代转型的基础上,得出国术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武术现代转型承前启后、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合理路径,并由此引出竞技武术在发展中对旧时代文化积淀与实验结果的无差别抛弃与排斥,不但直接导致传统武术文化的断裂,还造成传统武术价值体系的丢失,及武术现代价值观的下移,最终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发展中遭遇瓶颈,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学科水平下滑等诸多问题,使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付出高昂代价。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视角,审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在文化的深层维度下,对传统武术文化在主文化与亚文化的角力中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在主亚文化中求同存异;武术亚文化的禁锢及亚文化向主文化的转型,以寻求传统武术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实现其软实力博弈。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先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定义、背景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其的认知和接纳程度。该文详细探讨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和其独特性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包括加强传统武术文化教育、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传承和推广,以及现代化的包装与传播。其中,《中华武魂》全媒体项目作为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展现了其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影响力和成效。该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质,为进一步挖掘其社会价值,推广其全球影响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视阈:从自知自信走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处在文化多元交流、并行发展的交错格局中发展,首当其冲要唤醒失语的传统武术文化,并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内涵自知入手获得自信,然后才能知己知彼,推陈出新,从而走向和谐发展,完成从传统武术转向现代武术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7,(3):32-37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师徒"传承和"师生"传承的演变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文化传承机制的变迁。认为:以"师徒传承"为主体的宗族和血缘关系传承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主体形式;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承的主体结构开始向契约关系转化;武术文化主体传承方式的演变促使文化构成的结构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传承方式的改变促使武德和武礼等民间礼俗文化传承出现断层和淡化;"师生"传承代替"师徒"传承后,促使现代武术文化教育呈现"批量标准量化生产模式"和"打"、"练"分离的内容体系;现代"师生"传承的理性认知代替了"师徒"传承的感性体认;"师生"传承的多元动机组合冲淡了传统"师徒"传承的价值认同。研究进一步认为,传统与现代各有利弊,有必要实现两种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深入发掘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仪式化认同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有效途径;传统武术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是对现代武术"过度竞技化"倾向的有力调和。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通常被看成是竞技武术的对立面,关键原因在于传统武术文化当中存在着许多非理性因素,即由人们的感觉先验知识所致,而竞技武术则因其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较为密切,使武术的个体价值实现人类普适化而成为武术文化的先进形态。由此,文章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秦子来 《体育学刊》2008,15(2):99-102
借鉴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提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途径:加大传统武术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力度;加强传统武术的现代教育传承;营造氛围,加强传统武术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建构适合传统武术的传承空间,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科技时代创意产业为背景,以武术文化现代化转型为视角,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科技时代传承与传播这一问题。针对传统的武术传承与传播模式所存在的产量小、周期长等问题,对高科技武术游戏的武术文化传承、传播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科技武术游戏是科技时代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颜世亮 《体育科技》2014,(1):163-16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下,阐述了现代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的"教育与教学混淆"、"重技术教学轻理论育心"等种种弊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使更多的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和武术教育,有关教师加强武术教育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是在人文对话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现代武术则力图开创当代武术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中国体育学的建构与发展。道家以“健身、“形神兼修”、“尊道而贵德”等思想滋养着现代武术的发展。以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现代武术显示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社会的相互关系切入,论述了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新起点等,并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对武术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中华文化奇葩的发扬光大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武术作为极具东方特色的人体活动,全息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全球化文化竞争格局中,把武术的认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充分展示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立足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从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探寻合理的学校武术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的争夺和流失是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出现的必然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负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文化流失的时代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还原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武术文化空间所处的境遇进行研究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好的融入世界。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传统武术所处的文化空间正受到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措施对传统武术保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盲区。我们当前还面临着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流失,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出现的断层等诸多问题。因此学者有必要对当前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以重视,通过恢复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和重新建造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武术经济开发和文化空间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当前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中国传统武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以“师徒制”进行技艺传承从而形成一种近似血缘的师徒关系,这种教育方式哺育出了博大精深中华武术,但是在现代武术教育中传统的师徒关系开始分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师徒关系在现代武术教育中发生的变化。认为师徒关系是进行武术传承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也是保证武术以系统化传承,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传统师徒关系要在文化机制转换的基础上发挥其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化竞争是当今社会各国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审视,以武术社会化为切入点,讨论武术社会化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文化生态"概念,将其引申到对传统武术的研究中来,是为了更好地讨论传统武术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及其历史走向。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表现为多元历史走向:实践舞台的消失,传统武术的技击转向对个体生命的多元参照;生活方式的剧变,传统武术的健体趋向一种东方健身休闲式样;农耕土壤的摧毁,传统武术的传承作为一项民间"薪火相传"的文化交流媒介;竞技武术的挤压,传统武术的发展须与竞技武术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