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体育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参照下而被过度科学化"改造"和规范的现状和倾向,研究旨在探寻体育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定性,进一步形成、修正和加强体育社会科学范式。主要观点为:(1)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统计模型和数理逻辑的应用应考虑其前提、范围及符合体育社会现象的真实,并应加强理论解释;(2)在研究程式上,体育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假设"并非必不可少,对于部分研究来说,"假设"也非处于研究的"起始"阶段;(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问卷调查存在假设错误等问题,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加强理论说明及提高其操作合理性;(4)与普遍性研究不同,体育社会科学的个案研究遵循不同的逻辑,其非为验证理论而更为理论解释,及有利于体育文化价值研究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社会科学上位和母体概念以及体育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认为考察体育社会科学的必要背景为体育科学的“二分”或“三分”,不同分类下,体育社会科学分别指向广义和狭义的方面;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的分化和统一中把握体育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考察体育社会科学应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在一定时期下指向体育社会科学,但其正在逐渐淡化;体育学和体育理论均有多种取义,在一定语境下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兼容;普遍意义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也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同指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7~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立项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日趋重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1997~2000年共立项63项(其中青年项目10项);资助研究经费强度增大,一般项目从每项40000元增至50000元,青年项目从每项30000元增至40000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的设立将对我国高水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25个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十五"期间承担过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的负责人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研究人员数量等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研究队伍稳步发展;研究成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建立体育管理学、群众体育学、竞技体育学、体育经济学等20多个学科。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条件有待改善等。需要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体育社会科学有很强的社会性功能及价值,有强烈的互动特征:需要性、渗透性、融合性、发展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了体育社会科学的建设,是两者发展共需产生了积极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主要为澄清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纳入、分类及结构等方面的模糊乃至偏差的观点和看法,指导和规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更科学、更深入地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一些部门、对象学科纳入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内容选择性,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纳入主要体现为分支学科、专门学科、内部衍生学科等不同类型;对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的现状进行了评述,阐述了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体育社会科学是由分支学科(维)、综合-专门学科(维)和横断学科(维)、基本一元理论学科(核)构成三维一核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79年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研究队伍初具规模,体育学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体育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将进一步受重视,国家体委将加强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课题管理和人才培养,注重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刊》2004,11(2):23-23
(1)新时期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2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群众体育研究 ;(4)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城乡居民体育需求研究 ;(5 )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 ;(6 )北京奥运会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7)社会转型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8)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研究 ;(9)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及市场开发研究 ;(10 )体育产业投资、融资问题研究 ;(11)加入WTO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2 ) 2 0 0 8北京奥运会的传媒问题研究 ;(13)我国体…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国内外体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上,从解释和剖析叙事研究相关概念出发,归纳出借助叙事方法进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思路。梳理叙事学方法的发展脉络及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指出从"验证"到"诠释"是叙事学方法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价值诉求。同时,从故事文本、叙事者对体育故事的讲述、研究者对体育故事的分析三个层面分析了叙事方法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作简单介绍,认为《社科库》可以作为评价期刊水平的依据。然后选择《体育科研》、《安徽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三种体育科研期刊作比较分析,从论文质量,《社科库》所收条目以及所占比例推断出所有的学报,科研类期刊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是体育期刊中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2.
对1994-2003年《体育科学研究》的载文及作者、基金项目、引文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的基本情况有较大改善。根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我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地区践行《全民健身条例》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大中城市相对繁荣的全民健身活动相比,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践行《全民健身条例》,还存在许多困难与不足。本文对当前农村地区贯彻落实《条例》的困境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做好《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工作、落实责任制、开展体育强镇评比、大规模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通过以上措施,在农村切实践行《全民健身条例》,有效推动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值至少可达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加到0.3%。我国有3万多名专职运动员,而体育经纪人却不足百人;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的体育经纪人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建立城市体育学的缘由、基础、内容等视角,就建立城市体育学进行了论证。研究认为:不断完善的城市学学科建设产生了城市体育学发展的土壤,城市跨越式发展带来的问题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可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效应发挥奠定了城市体育学的建立基础;快速发展的和谐城市与城市体育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迅速崛起的城市经济与体育产业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殷实的经济基础,逐渐兴盛的城市品牌与体育特色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是城市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和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是对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延伸,是指导城市体育建设与发展的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17.
毕业实习是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体育人才的主要环节。本文在认真分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中出现的经费不足、实习基地缺乏、实习指导跟不上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为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 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创办社会体育专业,首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在新型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计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知识的新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由政治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六大类课程组成的新型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及新的办学模式、办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体育社会服务视域下大学特奥活动日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第五届全国特奥会期间举办的三场大学特奥活动日为案例,分析社会服务视域下的特奥大学活动日的价值.结果提示,特奥大学活动日是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实践,具有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智障人士社会融合、宣传特奥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开设《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广西大学部分学生和《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此课程在高校的开设背景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此课程的评价探讨,从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状况及科学的健身功能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来论证《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在高校开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