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静 《华章》2013,(1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贡献,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几条教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贡献,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几条教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跳出就体育教体育的惯性思维,从多个层面体现它的"边缘性"特点.体育教学要着眼于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教育资源,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起到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苗青 《学子》2013,(8):56
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乃至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许多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它将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是幸福带来各种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也是社会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通过高校体育调节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列策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促进作用,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现代教育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大学体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将非常有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樊月平 《考试周刊》2010,(26):159-160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根据体育的教育功能,以及体育活动对发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探究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本通过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学校体育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体育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体育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认为学校体育能有效的调节学生心理矛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夯实心理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主动探索的机会;需要严格要求,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需要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静 《考试周刊》2010,(54):172-174
增强和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育关注的重点。而体育俱乐部教学作为一种体育教学途径,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主要探讨体育俱乐部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课成绩与体育达标率及心理健康水平明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对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和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而且对广大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尽早进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深化了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体育教学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体育课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来拓展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之一,也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