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伊格尔顿不仅是一个解构者,更是一个建构者,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伊格尔顿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实践性三个突出特点.通过考察历史上人们"文学观"的演变.伊格尔顿发现种种文学观都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并由此得出了"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论.透过"文学是什么",伊格尔顿所关注的实际是"当前文学研究应该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根据"促进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无论是传统的文本批评还是新兴的文化研究,凡是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就应当提倡,否则就应当反对.  相似文献   

2.
敬鹏林  梁毅 《梧州学院学报》2007,17(4):60-62,7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伊格尔顿一直关注文化研究.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娴熟地运用文化政治批评方法来剖析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深刻地表达了对文化危机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战后英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工人阶级状况,英国新左派的理论家们着力探讨了"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消费文化"以及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文化实践"、"文化生产"和"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新概念,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结构性、多元性、重叠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他们力行"文化研究"是为了克服"经济决定论"的僵局,以确立一种总体化的"文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他们.试图建立起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范式,以求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本文是对这种"文化研究"的理论路线及其基本观点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种"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评析.  相似文献   

4.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从历史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围绕历史、意识形态和文本三者的关系对勃朗特小说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解读,更深刻地解答了"权力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是伊格尔顿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文化领导权问题所做出的批判性论证。文化领导应当成为无产阶级在政权上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合法化的重要方式。伊格尔顿在书中对“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论调的批驳旨在通过文化批判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需要在批判中坚持,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武器;需要在实践中坚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生命;需要在发展中坚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动力。这正是本书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新左派文化政治最杰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成人教育”是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发端.他借助《政治与文学》、新左派文化运动等平台把“成人教育”的文化政治诉求付诸实践,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他从事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为英国新左派的勃兴、为英国文化研究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崛起提供了认知平台和思考语境,这是威廉斯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对"文化"一词进行了重新阐释,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并把它作为建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借助于这种新文化观,威廉斯进一步完善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并克服了当时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机械论倾向;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文化并不是他们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具有国际声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的伊格尔顿,他的著作具有广泛的公众影响力。因此重温和细读伊格尔顿的经典理论著作,可以昭示当今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走向。伊格尔顿在其著名的理论著作《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提出一个核心命题: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伊格尔颁的"文化战争"论是他对文化研究的重要现点.它奠基于伊格尔顿对威廉斯文化定义的新的阐释.来自前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在后现代社会的出场,归根到底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当文化成了一种从政治上认真对付的力量的时候,它就在知识界占据了突出地位.于是,在后现代社会,文化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文化概念的多重舍义,文化战争至少有三种方式:即作为文明的文化、作为同一性的文化和作为商业的和后现代的文化之间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经济学的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美学家特里·伊格尔顿以审美意识形态为核心,在审美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存在中确立了他的激进的美学立场和美学批判原则.他的激进的美学锋芒进一步强化了审美话语的现实介入功能和美学批判的现代意义,并对当代美学批判精神的赓续和弘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他的激进美学主张也带有很浓厚的影响审美实践的理论主义缺陷,为此,他的激进美学主张也必须面对各种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立场的批判性理论范畴,伊格尔顿也正是继承了意识形态的这种特点。他在文学和美学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关怀现实,力图揭示意识形态生产的文学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以及审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的各种复杂机制。这为文学批评和研究带来两点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以伦理学为新的起点,对道德、真理、客观性、自由、公正、正义、幸福、人性等后现代主义所逃避宏大问题作出了独特的思考和阐发。尤其在西方学术界宣布理论终结或死亡的“理论之后”,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身体力行地探索了“生命的意义”这一宏大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6.
按语音差异,笔者将荣县境内的方言划分为3个大的片区即东路、中路和西路三片。中路话以荣县县政府所在地旭阳镇的语音为代表。西路话以长山、双古、新桥三镇为代表。东路话以成佳、五宝两镇为代表。西路话有不同于中路话和东路话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中路话是典型的荣县方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当代三位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哈贝马斯、詹姆逊、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三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对其有所发展,这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