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镜象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和传统审美心理;而词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系统,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所以,透过词义、词义的演变、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东”,甲骨、金石文字中,其字形都象两端扎起来的口袋。高鸿线《字例》日:“按东,近人徐中玉、丁山均以为橐之初文是也。埠仓有底回囊,无底日橐。字原象两端无底,以绳束之之形。后世借为东西之东,久借不归,乃另造橐字。”“西”,《说文解字》曰:“鸟在巢上…  相似文献   

2.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急剧变革时期的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化濡化而又受西方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时势巨变的刺激,对“可爱”与“可信”之统一的企求,儒的道德化灵魂的召唤,使他的学术研究最终走向返经信古,于经史考据之中,寓经世之意。在王国维的心目中,殷周的德治化是“可爱”的,通过考证也是历史的真实,因而是“可信”的。这样,王国维通过回归传统,寻找到了化的认同感,在主观上获得了有生慰藉。但理想与现实终究并非一回事,王国维孜孜以求的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4.
"羞耻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耻化”具有双重效应,特别是在目前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羞耻化”蕴含着道德约束机制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在剔除其落后一面的同时,“羞耻化”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化中的新的道德建设、人格建构、理性重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 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就是社会主义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表现出来。谁掌握了先进化,谁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谁就占据了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要想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7.
长期以来,人们对《沉沦》这部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不无偏差,其原因是对主人公及作者处于日本那样一个陌生而异质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震惊”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考察。而主人公在孤苦无依的处境中萌发了对祖国强烈的依恋与怀念之情,与其说是“爱国主义思想”,不如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恋母”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怎样当好“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是深入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弄清的问题,笔从先进化的基本特质、党的历史和新世纪时代特征三方面论述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关键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当前“文化不文”的状况,指出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加强“文化力”既弘扬精英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了图书馆系列人员为什么是弘扬精英文化的主力军,强调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图书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80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从化建设这一视角出发,党要成为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正确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还要努力探索化事业自身的规律,严格划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坚决反对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11.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化、语言、翻译三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应在化研究的大语境下考察化翻译,即对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化“传真”意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从君字的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及封建社会封君制度的变迁,从上层社会和民间社会的化互动中,可以窥见古代化变迁之一斑,其中乡君,县君之封始于三国曹魏,可纠《辞源》之误。  相似文献   

13.
盛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是多种解压文化中表现最为持久的文化形态。从文化类型来看,“丧文化”与“躺平文化”均属大学生亚文化现象。“丧”式亚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成与传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表现为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问题、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学生的外在归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抑“丧”扬“上”,将“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课外教育主阵地,并以“上文化”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正确看待“丧”式亚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亨延顿的“明冲突论”或许具有某些审视当前国际关系的理论价值,但他将“儒教明”列入冲突的源点却是错误的。因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不会构成作为宗教冲突的化因素;儒家化是一个开放的化体系,它是由多种化集合融通而成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危机激发出了强烈的“化民族主义”,但随着中国未来的强盛,这种阻碍中外化正常交往的思潮即将消亡,不会成为“明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后街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校园文化一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当前的高校“后街文化”呈现给学生的主要是消极的文化特征,因而高校有必要对“后街文化”予以重建。在重建“后街文化”时,高校面临着来自体制、机制以及缺少良好沟通平台等方面的问题。对“后街文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树立和谐“后街文化”建设理念;赋予高校合法的“后街”治理者身份;健全“后街文化”建设联动、协作的长效机制;社区政府担任“第三方”,搭建文化建设中各方的沟通平台,是重建和谐“后街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断中,把文化建设从党所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上升到我们党的建设的本质层次和政治方向。而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加强党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及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争中梁漱溟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文杰 《天中学刊》2000,15(1):43-45
梁漱溟在"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争中的文化思想,具有独特而富有思辨的性质.这种文化思想自有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对他此时的文化思想作出新的考察和认识,对于把握及弘扬"五四"的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神”“鬼”文化的追踪溯源及对汉语言文字的解剖分析入手,探讨“神”、“鬼”等原始观念文化在汉语中的渗透和积淀。  相似文献   

20.
说"天"     
语言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考察某个文字形式与意义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往往可以窥视出其所系文化观念形态体系的内核,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古文献中“天”字的用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天”字意义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为核心的一系列词语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