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皆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到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先生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  相似文献   

2.
哈佛校规     
19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教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珍本。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惴惴不安的他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接下来的举动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把他开除出校。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1764年的一天深夜,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不幸发生了一场大火,绝大多数的珍贵古籍毁于一旦。这场重大火灾震撼了全体师生的心,无不感到痛心疾首。特别是有一位学生的心情格外沉重。因为突发的火灾把他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良心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在这次火灾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偷偷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读完之后再归还。转眼之间,这本就成为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  相似文献   

4.
(一)让规则看守世界陈全忠(1)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2)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籍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在这之前,一名学生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地把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名学生惴惴不安地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郑重地把哈佛所受捐赠的250本珍本中剩下的唯一一本还给学校。校长收下书,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让校规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不然,A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B的高付出为…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2)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院,这所学院竟发展成现在闻名全球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一直把这批赠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任何人不能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此前,一名学生碰巧把一册名为  相似文献   

7.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成了现在的哈佛大学。关于这250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学院一直把哈佛牧师的这批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  相似文献   

8.
常识     
一个女孩“一不小心”考上了哈佛大学,有人写了一本书,大意是说这一切都是早已精确计划的,于是此书畅销,把这书拿在手中,好像拿着哈佛的录取书。这本书的印数越大,每个买这本书的人就与哈佛的距离越远。这是小学数学,不用到哈佛就该明白:分子不变(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数),分母越大(这本书的发行数即梦想从这本书取经入哈佛者),可能的结果之数,只能越小!只要有一点常识就明白,彩票中彩者,不会同一个号中两次大奖,如果上哈佛读书是人生中了大彩;只要有一点常识就明白,在战场上炮弹坑是最好的掩体,因为不会两次击中一个弹坑,哪怕是哈佛飞来的彩弹…  相似文献   

9.
<正>两本书的故事100多年前的一天,美国的哈佛(fu)大学发生了一件事。一名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两本珍贵(zhen gui)的图书。哈佛大学有一项规(gui)定:学生借珍贵图书,只能在图书馆里看,绝(jue)对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规则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许多珍贵的书从不允许学生外借,只允许在馆内阅览。一次,一个学生偷偷藏了其中的一本并带出馆外。不久,一场大火使馆内的那些宝贵典籍化为灰烬,仅存的只有那本被偷的书。偷书者掂量再三,最后还是交出了那本书。校长当面感谢了他,但又立即开除了他——他违反了校规。也许有人会认为哈佛校长太不近人情,以怨报德,但我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哈佛百年不变的理念:无论你是谁,做过什么,一旦违反校规,你就得被开除。毕竟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相似文献   

11.
常识     
一个女孩考上哈佛大学,有人写了一本书,于是此书畅销,好像拥有这本书就拥有哈佛的录取通知书。这本书的印数越大,每位买这本书的人与哈佛的距离就越远。这是小学数学,不用去哈佛就该明白——分子不变(哈佛录取学生数),分母越大(梦想从这本书中取经入哈佛)则分值越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因有太多的想象力而上当。其实,不上当,只需要一点点常识。  相似文献   

12.
明明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科幻天地》,全书共280页。前2天看了70页,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一个星期他能把这本书看完吗?  相似文献   

13.
翻阅书报,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 自然会使人想起“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俊才,以后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便是庸才”的经典论断。不唯于此,细忖之后未免浑身遗汗: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 “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手稿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上下皆知,有位学生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一天,淘淘得到了一本盼望已久的科普读物。他原计划用24天的时间把它看完,而实际只用15天就看完了这本书。因为他太喜欢这本书了,所以实际平均每天比计划多看了10  相似文献   

15.
<正>卡尔·尼森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在图书馆照例找出《生物变种遗传基因的研究》一书,认真地读着。这本书他研读了很多遍,可今天却有点怪怪的感觉,于是他再细心地翻看着。果然,不多会,他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世界教育信息》2013,(2):26-28
<正>就冲着刚竞选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还非一般的优秀,他是《哈佛法律评论》第一位非洲裔负责人),也应该看看《哈佛新鲜人》这本书①。作者斯科特·杜罗比奥巴马大12岁,他不忘在该书的"新版后记"中把这个小学弟补充进去,"这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班级图书馆广西恭城县一小吴超萍我每接一个班,都发动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到学校,组成班级图书馆。我用细算帐的方法向学生说明用自己的一本书或少数书可以换看几十本书。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纷纷把自己的书拿来,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食粮。到假期时,学生们都觉...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学生尼森正在图书馆里埋头攻读一本名叫《生物变种遗传基因研究》的书,这本书虽然他已读过好多遍,但仍然爱不释手。奇怪的是,当他再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这本书总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于是,他仔细注意书中的每  相似文献   

19.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  相似文献   

20.
<正>1850年的一天,剑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到图书馆借一本数学专著,但图书管理员告诉他,书被大一新生詹姆斯借走了。一个新生怎么能看懂这本书?教授决定去学生宿舍问个究竟。教授来到宿舍门口,看到一个学生正抱着那本专著摘抄,他猜想这肯定是詹姆斯。他刚想上前询问,却差点被宿舍的臭气熏出来。教授皱了皱眉,还是走了进去。他拿起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