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和各种笔记文中,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妒妇"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嫉妒"成风,妒妇们大量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叙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妒妇形象,甚至有一类小说专以描写妒妇形象为主,并把"疗妒"当成小说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妇女形象,既有美丽多情、才艺俱佳、清纯聪慧、贤惠多能、安分守己爱与关的女神形象,也有河东狮吼、牝鸡司晨、恐怖可憎的悍妇妒妇形象。本文重点分析悍妇妒妇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同时对蒲松龄的创作这些形象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作为唐代文人创作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大量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对于妒妇群体的形象塑造尤为活灵活现。从对这些妒妇形象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对婚恋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4.
<醋葫芦>是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世情小说.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极力刻画了都氏这一典型的悍妇形象,同时开出一系列"疗妒"的药方.作者对妒妇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妒忌的原因,有一定思想意义.但由于作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都氏被极度丑化,从而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文学崛起、思想解放,人的觉醒、人性复归,追求爱情、妒妇风炽三个方面对魏晋玄学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历史地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古代妒妇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悍妇形象,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惧内现象做了比较全面的描绘,并从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情感等方面对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做了比较深刻的剖析,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体现了的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笔记和传奇婚恋故事中分别出现了"妒妇"和"贱妇"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迥然之别尤其是有无士族的支持而有着不同的婚恋遭遇,产生了不同的心态与反抗方式。唐笔记中的妒妇与唐传奇中的贱妇在时间上以中唐为承接点,这恰是士族于唐代进一步衰亡的转捩点,文学作品中女性从"妒"到"贱",反映着唐代士族的渐衰。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史上妒妇形象之略述远在先秦的史传文学中,就已有妒妇形象出现。《左传·襄公二十年》有“叔向之因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见”的记载。以后,亦可发现一些零星记载。如《汉书》曾提到过吕后的妒嫉与残忍;《魏志》里也写到了袁绍妻刘氏的妒嫉。可见,妒妇形象早就引起文人注意了。南朝张缵写的《妒妇赋》称妒妇是:“常因情以起恨,每传声而妄受。”认为妒妇产生怨怒情绪主要是因为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中妒妇成群,多重其妒、悍的行为、言语的描写,少于刻画其心理活动。将其分类研究更能有利于揭示其作为和男性平等的社会性别之性格类型和心理状态。按照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描写,可将其分为两类:一为泼辣强悍凌辱型;一为勾心斗角狠毒型。透视出嫉妒这一先天性情感对人类性格、心理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性别分析入手,以女性的生存为重点对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妒妇形象泼悍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女性对生存危机的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导致了妒妇的人格生成和泼悍行为。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中妒妻悍妇成群,她们因有别于其他传统女性的独特行为而备受作者和当时读者谴责。把妒妻悍妇与文学作品中的后妃、佳人、节妇和寡母形象作对比,可发现,所谓妒妇也是立体化的特殊的一群。她们出身复杂,嚣张、跋扈,不符合男性文人的性心理取向,但她们对于婚姻的态度却更加人性化,与现实更加贴近。她们以独有的面目丰富了古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现时代的读者应公正、客观地看待她们。  相似文献   

13.
变羊故事发端于汉译佛经故事。羊崇拜中的化观念是复杂多样的,其与方术、鬼灵仙怪等传统化多种分支纠葛难分。母题利用变羊信仰教训妒妇,故事主流倾向被注入了男性强势化导向。而故事前半部分暗示的男性性放荡,则被轻轻掩盖了。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周围仍然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产生的原因多为社会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误解、偏见.在传统研究中,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也多是基于男子的理论,而把女性仅仅当成男性性别的参照现象来加以研究.本文从阐述女性主义自身出发,在女性主义的视野下来论证女性在性别差异中并非只处于弱势,女性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显示自身作为社会化群体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明清妒妇小说大量出现,既有着现实基础,同时也与作家的创作心态密不可分。通过对文学文本的仔细研读,认为明清妒妇小说分别反映了作家的困惑心态、虚弱心态及力求维护男权秩序的无奈心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可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大多数务工人员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就我班的现状来说.43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名.占全班总数的27%。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摆出了新的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和实践.我把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做出了一份总结.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徐跃 《海外英语》2013,(5X):255-25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英美社会歧视女性的思想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集中反映,属于典型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专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并且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做到男女平等,从语言和文化上消除女性歧视,才能使女性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尊重,从而构建家庭和谐,民族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程冰 《林区教学》2012,(6):49-5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和性别、年龄、地域、阶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语言体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从而形成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把女性语言分为女性使用的语言以及与女性相关的语言,以韩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女性语言。通过对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并分析了女性语言显现出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芬 《长治学院学报》2006,23(4):21-22,84
文章通过对《太平广记》中妒妇、悍妇形象的分析,探索了这一类形象的行为表现、心理特质以及与之出现相关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这一文学形象的出现对于人性本质的思考探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