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构建电子商务个人信用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俊 《情报科学》2004,22(9):1137-1140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个人信用体系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对网络个人信用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我国电子商务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个人信用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灏  刘嵩 《科技与管理》2002,4(1):73-75
为了中国个人信贷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银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提出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善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从对中国第一家信用公司所建立的个人信用体系的介绍入手,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的个人信用体系模式所存在的较大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云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1):23-28,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我国公民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意愿的整体状况及特点,提出在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应与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护同步进行,以避免个人信用信息侵权的泛滥;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立法要植根于社会,尊重公民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意愿,制定适合我国公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制度;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形成还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公民个人信息和个人信用的维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确立是信用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我国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进而从法制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标准3个方面具体设计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用信息是能够反映特定个人的信用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总和,在性质上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在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立法保护上,主要存在欧盟的统一立法和美国的分散立法两种立法模式.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立法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借鉴欧盟和美国立法中的合理之处,确立统一立法与行业立法并举的折中模式.通过统一立法确立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最低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行业立法,以健全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技术架构,重点探讨了个人信用信息的5种共享服务模式: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个人信用信息公开、个人信用信息增值开发、个人信用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使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通过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调整以及非线性映射功能,动态量化了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同时,在探讨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实际应用的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用资源形成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侠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4):134-136,133
本文主要讨论了个人信用资源的基本范畴,包括信用、人力资源、个人信用资源、个人信用资源的主体和客体;分析了信用形成的几种学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个人信用资源形成的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认为个人信用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个人信用资源的形成是个人在市场交易中长期相互博弈的结果;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有利于个人信用资源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工具,是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具有明显政策性特征,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以及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相关问题,全面阐述如何加强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分析指出个人信用信息应由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资产信息、个人信贷信息、社会交易信息和公共记录信息构成,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总体架构应包括数据来源、交换设施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系统5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的建设模式,指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核心项由自然人基本信息和在自然人基本信息基础上增加扩展项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保障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考察,一是征信数据源单位对当事人信息的采集过程;二是征信机构从对个人征信源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组织、加工等整个征信过程。围绕个人征信过程中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三种途径,即信息来源原始性保障、信息处理程序合理性保障与征信主体权威性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用信息的时效性是保证其具备信用凭证功能的关键,主要受征信活动中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查询利用环节、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环节和个人信用信息当事人监督过程的影响。基于此,个人信用信息时效性的保障策略可归纳为采用变通方式,简化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中当事人监督环节;针对大量的、经常性的查询个人信息的机构,简化查询利用审核手续;制定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保证信息处理过程的连贯一致。
Abstract:
The timeliness of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is crucial to ensuring its credit evidence function,and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query link,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pro- cessing link and the monitoring process by the clients. Therefore,th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the timeliness of person- al credit information could be reduced as follows: simplifying the monitoring process by the clients in 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cess by adopting flexible manners; simplifying the query and utilization verification procedures to the organizations which query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quantity and frequently; establishing unified standards for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o ens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be consistent.  相似文献   

13.
曹静 《科技与管理》2006,8(5):89-91
对数据包络分析在个人信用评估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个人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并进行了量化处理,并对我国某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对于好坏客户的分类准确率能达到89.60%的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罗想平 《大众科技》2014,(5):242-24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人消费贷款产生的风险也随之产生。文章试通过分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原因,并试求探讨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个人客户的信用关系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在全面考察并构建个人信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个人信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便于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个人业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新辉  王聪 《科技与管理》2006,8(3):109-112
对北京市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巧,探索和研究如何将风险管理策略引入北京市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从银行内外四个方面建立起适合北京市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韩鹏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0-103
资本增殖性属性要求资本处于运动中,资本在运动中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但在市场经济中个别资本运动的流通过程以货币为媒介,难以确保资本载体的全面满足,个人信用的拓展和完善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社会总资本运动要求国家进行宏观引导,积极规范和发展个人信用,促进资本的在不同部门的转移,保持经济按比例协调持续发展。故从资本本质属性以及资本运动的规律看,确实需要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政府主导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并通过经济手段惩戒、警示、挽救和引导教育失信者。  相似文献   

18.
陈丹  李永忠 《情报探索》2013,(11):42-44,63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挖掘与电子政务的关系人手,在将GIS与决策支持系统(DSS)进行集成的基础上,探讨了GIS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瓶颈,阐述了电子政务GIS与空间数据挖掘结合的必要性,构建了一个面向政府决策集成空间数据挖掘的GIS服务模型和一个面向政府决策集成GIS的空间数据挖掘基本流程,旨在为该技术应用于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