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时间”与休闲理念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妍 《新闻传播》2006,(11):21-24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时间观念始终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进步,从佛教和古希腊的循环时间观到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乃至现代社会的钟表时间观和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提出的新时空观等,不同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媒对于民工观念的影响力,以上海市徐汇区为样本,对民工的一般观念、消费观、维权观、婚恋观、留沪观等方面做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方面的影响力总体上微弱;但是在消费、维权等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不是“改变”旧的观念而是“形成”新的观念;媒介对民工观念的影响效果,受民工自身自然时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制约。同时本文结合个案访谈,试图从历史因素、当前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媒介自身、政治、教育、城市等方面)和个人与家庭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做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社会培养不同的时间观念。本文认为,人类的时间观念在经历了自然时间、钟表时间两个阶段后,正在向新型的“媒介时间”过渡。从自然、钟表到媒介,构成了人类时间观念的三部曲。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钟表时间正面临着危机,塑造新型时间观念的任务落在了传播媒介身上。传播媒介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时间的建构,转移了人们的时间参考标准,并且通过技术、内容对时间进行雕琢。塑造了以瞬间性、零散化与无序性为特征的“媒介时间”,这种新型时间观念将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荆浩 《天津档案》2006,(8):54-55
休闲是人生的一大需求。21世纪的科学技术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休闲是人类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它与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它意味着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休闲中度过,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影响到人能否完整、全面、踺康地发展自己。毋庸置疑。休闲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重要。因此。关注和研究人的休闲需求与休闲空间的互动关系。就成了一个在理论、实践等层面上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关于时间的认知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农业社会的自然时间到工业社会的机械时间,再到信息社会的媒介时间,人类时间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重要变迁。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下,媒介时间呈现出计时、象征等丰富内涵,人们对时间的使用变得更加自由,这种新的时间形态也容易造成人的异化,陷入对媒介时间的失控。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时间观念从自然时间、钟表时间到媒介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时间观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介的发展,这种观念将出现重大变化:时间观念将向人格化回归,时间将再次与人紧密相联。对时间观念变化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媒体与社会文化转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图示在纸质媒体中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与形”具有超语言文字的叙述功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无论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还是从个人成长历程考察,“图与形”始终在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图与形”这种认知方式的形象、直观、便捷等特性,摆脱了文字符号的抽象性所带来的理解上的艰涩。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在运用“图与形”传递信息方面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图画”、“图片”、“图示”,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传播观念等相联系,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体现出递进整合式的变化,对其充分…  相似文献   

8.
根据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信息环境理论和勒纳、施拉姆的发展传播理论,同时联系我国的现实,可以发现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功能:期望设置功能。现代化发展有赖于社会一人一大众传播的协调进步,社会的稳定需要公众有客观的社会满意度,这两点都与受众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化观念有关,而观念的直接体现是人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的根本缺憾 ,恰恰就在人造物的强化与人的异化所导致的矛盾的激化之中。因此 ,对于大众传媒的根本缺憾的讨论 ,应当从“大众传媒作为世界”的角度入手。面对大众传媒 ,人类必须是也只能是主体 ,大众传媒必须为人类而存在 ,必须体现人的目的、价值。作为一部欲望机器 ,大众传媒只有在人类的手中 ,按照人类的意志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 ,同时 ,大众传媒只有作为人类的朋友、只有作为“你” ,而既不是作为人类的工具、不是作为“它” ,也不是作为人类的敌人、不是作为“他” ,才有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精神世界拓展的一种新境界。在这种认知框架下,作为一种补充和完善具体形式,如何“内发”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构筑能够引领读者自主选择休闲方式的氛围,成为目前图书馆学界一个重要关注焦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不断加速的社会情境,时间异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感知,时间的稀缺性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时间社会学视角,以钉钉App中的“已读”功能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已读”技术背后资本的时间政治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劳动者的时间感知体验。研究发现,资本会借用“已读”的监控、联结、提速作用,对劳动者的休闲时间进行序时重置、再同步化以及效率复刻,致使休闲时间发生异化,包括属性上的异己化以及感知体验上的“去时间化”,这被体验为时间剥夺、时间抽离以及时间恐慌。在此过程中,劳动者会摸索出一套捍卫自由时间的“潜隐剧本”,但这些策略只是基于妥协基础上的行为应对,劳动者依旧在时间争夺战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工作/休闲”时间异化程度的差异性,旨在为“时间异化”批判理论的优化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韦星 《新闻爱好者》2010,(4):168-170
在朱自清“此时此地此我”的时间观中,“此我”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此我”就没有“此时”、“此地”.正是“此我”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类社会历史、融入崇高的精神生活,“此时”、“此地”的物理时空才得以转化为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生命时空.生命的“刹那”才得以指向“大我”、指向永恒。  相似文献   

13.
休闲,在新增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休息;过轻闲生活。”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工作、生产、科研、学习等活动原貌的,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以备查考利用的各种文献。休闲的概念引入到档案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的必然结果。一、休闲社会的悄然到来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悄然出现了“休闲”、“休闲文化”、“假日经济”等新鲜术语,从假日里博物馆、图书馆的人流,可以感觉到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休闲社会可从两个层次上理解:从时间上讲,休闲时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人对一年365天中双休日…  相似文献   

14.
从大众传媒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在社会的海洋中生存壮大,对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人们每天的社会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实际上都是产生、发送、接受信息和对各种信息作出反应的活动,而大众传媒又为这一行为提供了一个放大和聚焦的功能。大众传媒将个体传播变成公众传播的同时,也就赋予传媒内容以社会意义,它决定了大众传媒必须具有一种社会担当的精神。特别是在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大众传媒的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与迅猛发展,带来了教育观念的一系列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中最突出、因而也是最惹人注目的方面,应该说是由“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的转变。近十几年来,适应国际社会教育观念更新的潮流,“大教育”和“大教育观”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科...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作用并非都是正面的,现实中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大众传媒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其表现形式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以及当下较为流行并迅速发展的网络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传播速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冯资荣 《声屏世界》2007,(11):11-12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有了更多的富余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休闲文化由此勃兴。休闲文化折射出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状态,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日渐显现。作为休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传承休闲文化的主要载体,电视在营造健康的媒介休闲环境、传播正确的休闲理念、引导受众科学健康休闲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诸方面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文化培育了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坐落于社会实践的文化交流中,以中美两国为例,从时间观念的变化与演进上再现社会文化交往的差异,不同的时空观必然导致文化交流的障碍和矛盾,伴随着社会交往和技术的发展,差异性的时间观逐步向融合的媒介时间转变,形成新的观念认同和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正视不同文化差异,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究文化行为的本质问题,形成相互包容与理解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大众传媒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时大众传媒领域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加以揭示和批评,主要就大众传媒对传统男性统治的"权力"关系体系的再现,以及大众传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价值的物化进行分析,笔者以为应当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歧视的建构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