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远棕 《广东教育》2004,(10):30-30
(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这轮课程改革首先要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现时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读本》教科书(高三年级上册P181),在观察结束后设置了“观察与联想”等栏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及体悟去填写留下的空白,让师生共同去思考、去创新、去开发。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  相似文献   

3.
课程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对于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实现培养目标起着先决性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职教机构正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出各种课程方案,最终通过教学策略影响着教学的方方面面;先由课程,而后有教学活动,最后培养出各种职技人才,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职教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因此,任何职教机构的效率与效益的取得,课程方案的制订是首要基础之一。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教育机构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课程标准总纲”(俗称“教学计划”)和“课程分科标准”(俗称“教学大纲”)所组成,课程标准总纲是一定教育机构课程的总体设计的文件,包括课程观、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分配、课程模式、考核制度、课程实施要求和课程评价的部署等,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它制约着分科标准的正确制订。分管标准是根据课程标准总纲设计的各科教材和教学的基本标准,它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十年磨一剑的产物,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官员、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一经发布,立即掀起了各种学习和解读课程标准的高潮。今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特别强调,“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国家总理如此强调课程标准,这在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还属首次。随着各地对于修订后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本年度基础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高频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奠定了新的时期依法实施课程的基础。自十年前“课程标准”这一名词在新中国第一次取代“教学大纲”,就已经开启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名词的转变意味着课程理念的变化,与以往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不同,课程标准更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课程标准并没有做硬性规定;此外,课程标准还重视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双基”,打破学科中心,鼓励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种全新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设计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中的小说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本类型,新课程标准颁布无疑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对于小说教学来说,改变旧有不适合新课改的观念,寻找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应成为当前小说教学中一项突出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有关小说教学相关精神,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成为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在把握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总结出小说鉴赏有效的方法成为每位高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五点赏读法”是鉴赏小说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标准下,课程不单单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节外生枝”自然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意志和政府对义务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要求的重要文本。与课程标准研制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实践积累亦有不足。对如何恰当地把握课程标准本身意义价值、功能定位、结构成分、构建方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历时六年的今天,需要从“差异”、“演变”和“关系”方面考察课程标准、认识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全面的、客观的、综合的认识。进而为国家课程标准体系提出更具整体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和课程形态。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我国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系统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1],并且在每个学段的最后部分均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范仲远 《中学理科》2007,(12):49-50
随着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被国家课程标准取代,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观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课程标准:诠释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作为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纲要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性质和作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也是它们在实际当中被人们各自选用或交替使用的基本原因。再者,从一般的结构上也很难对两种文本做出确定的区分。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两种文本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和设计都可能是不同的。不过,有一些微妙的差异似乎值得提及,这就是当一个国家或地方、学区和学校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以较为统一的领导、明确的规范和具体指导为主要取向时,往往会选择教学大纲作为其课程设置与管理文件的形式,而其所编制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捷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1):31-33
文章以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中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社会科课程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是课改实践的参照与导向,其自身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改的成效.本文在探讨课程标准的性质、受众、制订者与功能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良好的课程标准所具有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层级性等特征,最后对我国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十余年来,纷争一直不断.研读国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文本,总结国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经验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我国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提供借镜.综观国际经验,有关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善的建议主要为:完善课程目标维度,增加具体化的纵向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领域,合理设置课程模块;优化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认真对待科学知识;优化课程内容呈现,指导教材编制;细化课程实施建议,为教师提供切实帮助;改进课程评价,制订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配合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是从图书与视频教学资源、网络学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该子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分课题:《课程标准情景要素》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研制;学具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网络在线学业评价研究;教师成长全书编写研究;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研究;配合新课标教材的学生教辅图书研究等。本课题全面研究开发了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教辅图书、听力丛书、CD ROM与VCD和录像带等音像资源、学生学业评价网络资源等方面。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为21世纪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依托。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mon educational challenges faced by curriculum developers in the UK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steps taken to address them by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in England and the Council for Curriculum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in Northern Ireland.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 solutions emerging during the three curriculum review phases of 1998–1999 and 2005–2007 in England and 2000–2004 in Northern Ireland came about largely as a result of collegial working between the two bodies. As well as considering steps taken to develop aims that would drive curriculum change and a curriculum that would address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article also considers the lessons learnt about managing and supporting curriculum change. Developments i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serve to illustrate that an effective curriculum needs to: articulate clearly the key aims that will shape and drive it; be sufficiently visionary and flexible to allow teachers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now and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on-going support to help embed and sustain change. The three are inter-related and successfu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volves considering them together.
Carmel GallagherEmail:

Ian Colwill   is a freelance educational consultant. Until his recent retirement, he was 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of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in England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e began his career teaching history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inner London before becoming an advisory history teacher for the Inner London Education Authority. He has since held senior posts in a succession of bodies advising the government o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development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developing and revising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producing a wide range of support materials. Carmel Gallagher   is currently a Visiting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UNESCO Centre, University of Ulster. Until recently, she was the manager in charge of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t the Northern Ireland Council for Curriculum,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CCEA), a post from which she has been seconded. She began her career teaching history in a large comprehensive school in West Belfast during some of the worst years of the Northern Ireland Troubles. She was seconded from this post to a number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jects before she became the 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history curriculum at the newly formed Northern Ireland Curriculum Council (NICC). Soon after this organisation merged with the Northern Ireland Secondary Examinations Council to form CCEA, she took ove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urriculum review process from 1996–2006, the pro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support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课教师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程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广域综合课程.培养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教育专业,在设置上经历了"飙升"、"锐减"之后,现已趋向平稳发展;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主干课程趋于明确;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组织管理以"常规模式"为主,兼有"教务主导模式"与"半独立模式".然而,该专业区域分布很不平衡,招生走势有下滑迹象,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选择、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课程研发既是现代科技发展及社会发展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新要求,也是革除传统课程弊端的需要。课程研发的本质是课程的创新和创造,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两个方面,可以通过"革新法"和"倒推法"两种形式组织实施。课程研发工作是高等学校质量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坚持全员参与、学生参与、社会参与、专家主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职教育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标准。在分析高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郑丽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4):121-123
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但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重要基地的高师院校,还存在着一系列与新课改要求相脱节的突出问题。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深化认识,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习实践,增强师资培养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阅读美国学者多尔的《课程愿景》,了解课程的“前世今生”。知道了“课程”,才能知道教育的精神。课程和课程变化,并不是一个学校课堂能够生发出来的,而是时代精神的映射。现代课程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课堂,几乎和教育是同义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