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请看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至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的一个寺院里,一个师傅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认为自己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提出要下山。师傅问他:"你什么都学会了吗?"弟子很坦诚地答道:"我什么都学会了。"这时,师傅就对他说:"请你把厨房里那个最大的木桶提出来,装满石头。"  相似文献   

3.
苦瓜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傅拿出一个苦瓜,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回来时,再把它们拿回来。”弟子们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傅的教导去做。  相似文献   

4.
承担     
有一座庙宇建在湖的中央。庙中供奉着一件宝物,传说是菩萨曾经戴过的一条佛珠链子。湖水一望无际,庙里只有一艘小船供和尚外出运送补给,外人根本无法接近。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几个刚入门的小弟子修行。  相似文献   

5.
刘璇 《阅读与鉴赏》2011,(10):41-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与弟子共坐,听弟子们阐述自己的志向。弟子们大胆地对老师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其中,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描绘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神往。从孔子的课堂中,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我想孔子为什么能培养出无数有成就的弟子呢?这与他倡导的教育民主思想,课堂上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河边的苹果     
李顺通 《高中生》2014,(9):62-62
有位老和尚,他身边有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7.
唐代,有一位禅师外出,嘱咐留在寺里的弟子好生照管寺中的兰花。谁知禅师走后,天气突变,弟子们不及防备,兰花因此被伤损了。禅师回来后,弟子们都惴惴不安,而禅师却平静地将兰花重新栽培好,对弟子们说:怎么能为生气而种兰花呢?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  相似文献   

9.
除草的方法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来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我们现在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答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  相似文献   

10.
杨雁斌 《师道》2004,(7):23-23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位无相大师,收了两位弟子,一位敏慧,一位愚鲁. 无相大师平常教化弟子说:“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宁做傻瓜.” 两位弟子都谨记在心. 有一天,下大雨,寺庙的大殿好几处漏雨.无相大师呼唤弟子说:“下大雨了,快拿东西来接雨.” 敏慧的弟子提着一个小桶冲出来.师父看了很生气:“下这么大的雨,你提这么小的桶怎么接?真是傻瓜!”弟子听了很不高兴,桶子一放,就跑了.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都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7,(4)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三个弟子漫游天南海北,广闻博记。弟子们个个都是满腹经纶。一天,哲学家在旷野中的一片草地坐了下来,对弟子们说:“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在你们的学业结束之前,现在我们上最后一堂课。”  相似文献   

14.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弟子们不假思索地说。 “告诉我,你们会如何让田野上长出庄稼来?” 弟子们愕然:这问题也太简单了。 “直接播种!”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到。 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你们回去播种吧 ,一 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来了,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播下种子后,庄稼不但没长出来,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向智者请教。然而智者已经离开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弟子们在浇水时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她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那是水 古代有一位高僧以精通禅法闻名,一次他带领众弟子外出修行来到渤海之滨,众弟子们第一次见到大海都觉得十分惊异和兴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众人议论纷纷。这时老禅师突然发问:“你们在海上看到了什么?”弟子们顿时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浪花的转瞬即逝,它让我想到万象皆空。”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觉得对禅法的理解又精进了一层。这时老禅师却厉声喝道:“那不是浪花,那是水。”  相似文献   

18.
古时候,南京金陵山上的清凉寺里有一位法灯禅师。在法灯禅师还是个小和尚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天性,他不受佛门规矩约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语出惊人。寺庙中的很多和尚都看不起他,然而清凉寺的住持法眼禅师却很看重法灯。有一次,法眼在给众多弟子讲课时,问听课的众多和尚: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汹涌,无论如何也休想渡过河去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神情坦然。师傅  相似文献   

20.
一、静下来倾听真相 子路看见正在烧饭的颜回偷饭吃,便告诉了孔子和其他弟子,孔子既没有责怪颜回,也没有在众弟子面前轻率地批评颜回,而是让弟子们不要再提此事,弟子们都很纳闷。吃饭时,孔子说:“我想先用这饭祭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