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星人"其实是为了躲避地球物种大灭绝,才从地球上逃走的。但不久之前(大约恐龙时代时)他们的科学家在地球上搞了一次全球性的进化实验。他们在不同地区,为不同物种都注射了某种药物,这可以使与他们有近亲关系的物种快速进化,从低级到高级只需几百年甚至只有几十年。成功后,他们会为自己注射,这样他们的智商会越来越高。当然,他们还会定期派UFO来抓几个试验品后代来研究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海阔天空     
“卡西尼”号飞船初探土卫六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初步分析了“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表面的照片,发现照片披露的土卫六表面情况很出乎他们的意料。科学家对照片的初步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南半球为多种物质所覆盖,北半球有一圆形物,他们推测那是一个火山口。土卫六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直线和曲线状物,这些线条可能是山脉或河流,表示土卫六上有可能正在进行与地球上相似的地质活动。科学家从照片上还看到土卫六的南半球有大块浓云,认为含有甲烷。他们还发现,由于受到土星引力场的吸引,土卫六的大气顶层正经受物质流失。…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     
正地球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对于地球正在变大还是变小的问题,目前的说法还不一致。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在不断缩小,他们通过对阿尔卑斯山所做的研究数据,推算出了地球半径比2亿年前阿尔卑斯山刚形成时,缩短了2千米。有的科学家认为,阿尔卑斯山的情况不足以证明整个地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绕太阳一圈大约为687天。世界各国研究行星的科学家们都想真正了解这颗行星,他们认为,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唯一可能有生命存在,或者曾经有生命存在过的行星。从现在开始只要地球和火星还在对太空旅行有利的一条线上,科学家们就希望发射航天器到火星去进行探测活动,就是说从现在起每隔两年,就将有越来越多的轨道器、着陆器和越野车到达火星,到2005年科学家希望其中的一个机器人能把火星上的样品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5.
李琦 《今日科苑》2009,(15):59-59
我们的地球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小,像个小村子,科学家对地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但地球上仍有不少地点发生的事让他们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6.
李琦 《金秋科苑》2009,(15):59-59
我们的地球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小,像个小村子,科学家对地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但地球上仍有不少地点发生的事让他们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7.
林革 《发明与革新》2009,(12):51-52
对于那些举世闻名科学家们,普罗大众形容他们总是会用“天赋超群、醉心研究、不谙世事、难以接近”这样的形容词,认为他们比较适合敬而远之。如果说到这些科学家也能时不时地当回大侦探福尔摩斯,相信许多人都会半信半疑,而下面的故事则会告诉你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林革 《发明与创新》2009,(12):51-52
对于那些举世闻名科学家们,普罗大众形容他们总是会用"天赋超群、醉心研究、不谙世事、难以接近"这样的形容词,认为他们比较适合敬而远之.如果说到这些科学家也能时不时地当回大侦探福尔摩斯,相信许多人都会半信半疑,而下面的故事则会告诉你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自从1665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人们的视野就拓展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细胞看似十分微小,其实还包含更加细小的“零件”,科学家得借助“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在这些科学家中,有3个杰出代表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还有来自德国的科学家斯特凡·赫尔,正是他们的发现,打破了光学显微的极限。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20%的科学家承认,他们服用处方药而非出于医学原因,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绝大多数服药科学家承认,他们依赖药物提高注意力,其中60%的人称,他们每天或者每周服药。受试者为1 427名科学家,其中大多数来自美国,他们完成了"自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7,(2):10-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美国的科学家们日前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可以利用脑电波进行控制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固态烟雾     
正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然而,就在我们抱怨这恼人的阳光时,对于那些极地科考的科学家、攀登雪山的探险者、邀游太空的宇航员来说,寒冷仍然伴随着他们左右。不妨回忆一下,在阴冷的冬日里,气温降到0℃以下,我们裹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帽子,仍然会禁不住地瑟瑟发抖。而这些勇敢的冒险家们所要面对的,是更低的气温、更严酷的环境,他们又该如何在严寒中保持温暖呢?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古代的人类祖先北京猿人生活水平和生存技能超出此前预计,他们不仅会穿兽皮制成的衣服,同时还可能熟练掌握了取火本领。北京猿人生活在75万到20万年前之间。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早期人类种群的生活面貌,科学家对1923年首次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洞穴进行了研究。这个洞穴坐落于北京周口店。经过重新挖掘,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细节,证明我们的这个祖先  相似文献   

14.
<正>越来越多技术娴熟的科学家正在钻研一项有趣的课题:如何把又硬又脆的传统电子产品合并到柔软的人体组织中去.他们的目标是创建能与人体完美结合如计算机芯片般高性能的硅晶片产品。除了检测细菌、扼杀潜在的疾病之外,这种装置还可以轻松地监控生命体征和提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思维联想祺周经验的转移现在,到南极去探险与考察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除了有勇气与毅力,还必须有经验与智慧,以应付各种紧急问题。说两个关于南极探险队的故事。一次,队员不慎丢失了火种,大家都陷入饥寒交迫之中。一位科学家看到脚下坚硬的冰块忽然有了主意:取...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本领也越来越大。日本科学家最近展示了一名机械黑发美女,她不仅能说话、可行走并具有丰富的表情,还能在舞台上走猫步。  相似文献   

17.
流感病毒变得越来越可怕了,人类科学家并没有被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对付流感病毒的超级武器,它会让我们在未来轻松地笑对流感——  相似文献   

18.
杨波 《世界发明》2002,25(1):19-19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微量水平的尼古丁能杀死肺结核菌。他们认为,这一发现在医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目前肺结核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今后也许可以用尼古丁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常只有暴露在地表的陨石才会被人们发现。对于含铁的陨石,复杂的金属探测器可以探测出它们的位置,但是却也可能报告假情报,把现代人的钢铁垃圾也报告为陨石。现在,科学家又有了新的探测工具,一种新发明的雷达装置。利用这个装置,科学家们获得了地下物体的三维图像,他们从美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然而,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员高级培训班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却表示,中国科学家队伍整体上与国际组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