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从事中学英语教学20年,英语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口诀”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我将这个“口诀”教给我的学生们时,它总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很快地记住了。这个“口诀”原发表在一本中学英语杂志,内容是这样的:“全变一二三;八减t,九减e,f替ve,ty变ti,切记th前加e”。这个“口诀”把基数词加上th变成序数词的一些“特殊”情况归纳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口诀”。学生们一旦记住这个“口诀”,  相似文献   

2.
倪明 《现代教学》2005,(12):17-18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口诀记忆法”来记忆一些相关知识(这些口诀本身可能有不严密的地方,但还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例如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来记忆三角诱导公式。我还在反函数教学中教学生用“恒等变形不走样,改写字母要翻身”来记忆原函数和反函数的本质联系,也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学“341-96的简便计算”,课本的算法是把96看成100,因为减100比减96多了4,所以要加上4,也就是341-96=341-100+4=241+4=245,这样的算法应该顺理成章。但讲解之后,我发现许多同学对多减、少减模糊不清。做类似题目时,学生把减数看成整百后,弄不清是多减了还是少算了,该加上几还是减去几。对此,我意识到可能课本的思路没有被学生所理解,于是我及时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4.
今天,教学“2、3的乘法口诀”。课前,我这样预设: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出示例题图,引导观察1个2是2,2个2是4,编出关于2的乘法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创编关于3的乘法口诀,由“扶”到“放”。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将我的计划全部推翻。现将这节课的部分教学实录如下: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学生刚刚坐下,就有几个学生按捺不住: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机灵的孩子知道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们就忍不住炫耀了。对此,视而不见?还是……正犹豫,又有好几个学生跟了上来“二二得四,二三得六……”,我不能再孰视无睹了,但又不能呵喝…  相似文献   

5.
教学开始时,我先要儿童背诵减1的三句口诀,然后接着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一去一的口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一上四去五与一退一还九的口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跟着在毛算盘的下面空着的黑板上写出(中间空一行,留着写减2的口诀用的):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自己编写的一些儿歌与口诀,帮助学生尽快记忆所学知识。 在英语字母教学中,我把“a、e、o、u、i,另加半个‘y’”的十字口诀教给学生。由于口诀压韵,学生很快便记住了这几个元音字母。 在运用上一口诀时,我对“半个y”作了如下的解释:y在元音字母前,为辅音字母,如;yes,yellow;在辅音字母后,为元音字母,如My, city。  相似文献   

7.
一、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来自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我在教学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学生思考下面一些问题:1个9是____(比10少____),2个9是____(比20少____),3个9是____(比30少____)……然后让学生积极动脑,从观察口诀的特征中去发现规律,学生经过比较,类推得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从而很快地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9的乘法口诀特点以后,又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  相似文献   

8.
“9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表内乘法”中的一部分。“表内乘法”这部分内容,教材都是通过加法计算推出口诀的。这样,只运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腻烦心理,死记硬背的口诀也容易忘记。怎样才能使学生牢记这么多枯燥乏味的口诀呢?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9的乘法口诀”这一节课,我尝试“曲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复习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谁能给老师背诵一遍呢?师:背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口诀我们是怎么得来的呢?生:是用加法推出来的。二、新授师:1-5的乘法口诀,我们用口算就…  相似文献   

9.
学习英 语,“记”是前提,是关键。但是,“记”要“巧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利用口诀教授英语知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一、英语语音学习中,字母组合:“oo”的读音是较难掌握的。“oo”有三种读音:[u:]、[u]、[?]。学生在读音时,往往把握不准,出错率较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下面这个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上学年我接任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经过摸底,发现七十九个学生中有四十二个学生基础很差,不会算多位数除法,不懂得带分数化假分数,其中还有五人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出。程度这样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分析学生知识缺漏多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认为“反正是回家种田,学得好坏都一样”;家务劳动较多,课后不能经常复习功课,连作业也完不成;教师水平较低,年段教学过不了关。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年级越高,知识“欠债”越多。 这里主要谈谈我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补旧学新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冉萍 《考试周刊》2013,(2):154-154
<正>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知识冗长复杂,繁琐枯燥,关系错综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记忆和区分,极易混淆是非,张冠李戴。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我在教学中把一些不易记忆的知识整理为口诀,对于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很有实效。一、识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先找同源染色体,后找联会四分体。有丝不把同源会,减二没有同源体。  相似文献   

12.
“7的乘法口诀”我教过几次,每次在自编与熟记口诀后,都要设计一些应用性练习让学生巩固认识,但无非是一些诸如“一个小朋友做7朵纸花,5个小朋友一共做多少朵”“一个盘子里有7个桃子,4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之类的题目。数学教学的理念始终跳不出巩固训练的套路,学生已经对这些每节课都会遭遇的人为编造、情境雷同的“生活题”产生了“感觉疲倦”。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乘加、乘减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2、3、4的乘法口诀”基础上编排的,目的是把学生已掌握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同级运算),扩展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并达到巩固已学乘法计算的目的。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观感知——对比计算——促进迁移”的方式导学。【导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完成的任务。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重概念明算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背的东西虽然不像语文那么多,但一些定义、法则、定律、口诀、公式等却必须牢记在心,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如何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类知识呢?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于是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当学生的已知比教材的预设起点高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探究知识更本源的意义和更宽泛的运用。本文对“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展开实践探索,通过基于经验自主创编口诀、尊重个体需求记忆口诀、着力思维提升运用口诀三部曲,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内涵和意义,使学习不因熟悉而无趣,让学生依然感觉此处“有不一样的风景”,重新赋予数学知识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鞠久虎 《教师》2010,(27):26-26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思考。下面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学珠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珠算口诀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珠算口诀时,注意使学生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例如教“加3”的口诀,我先以1、5、6等数分别加上3来启发学生说出在这种情况下加3,就直接拨上三个算珠,由此得出“三上三”这句口诀,使学生知道其中第一个“三”表示要加上去的数,“上三”表示拨上三个算珠;再以2、3、4等数分别加上3来启发学生说出在这种情况下加3,需要从梁上拨下5,而从梁下拨去2,由此得出“三下五去二”这句口诀,使学生知道其中的“三”表示要加上去的数,“下五去二”表示怎样拨珠;又以7、8、9等数分别加上3来启发学生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教学是“救”与“学”构成的双向活动。而以往的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救”却忽视学生的“学”,由于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不好,一些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死知识,一些就根本什么也学不到,那些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发展,也是现行教育的宿疾所在。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指导其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无疑是扭转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生以前学表内乘除法,运用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积和商,而学有余数的除法就不那么容易。为搞好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 安排准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课前,除安排“定数背口诀”(如三一得三,三二得六,三三…,三四…)外,还安排如  相似文献   

20.
英语“口诀”———辅助教学的好帮手○罗桂新(江西省丰城市铁路中学)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其英语口语技能,我结合初中生模仿能力强和记忆力强的特点及其在入门阶段的学习特点,利用一些英语“口诀”来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下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