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对古籍中的伪书、革命文献中的伪书及盗印书中的伪书考察,认为伪装本书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出版物中,是版本学中比较重要而且特殊的一种版本形态。革命文献中的伪装书是指在近现代文献中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达到宣传发行效果的进步出版物。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在版本学上则称之为“伪装本”。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农家书屋关键在“书”,为加强对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工作的指导,为农民提供他们喜欢的出版物,防止不适应农村读者的库存书、大部头书占用农家书屋资金,新闻出版总署于2008年12月31日印发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相似文献   

3.
边苏 《新闻界》2006,(6):133-133,82
畅销出版物是“某一时期内出版物中的佼佼者,它以极其可观的经济利益吸引出版社去不断探索新的出版领域”“,畅销出版物也可以因其恒久的价值而转化为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的精品、经典,成为常销书”。一般说来,畅销出版物同常销出版物都是出版人追求的目标,是出版发行企业赖以取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迅速发展,连续出版物急骤增多。连续出版物是一种逐次分册发行,编有“数序号”和“年、月顺序号”,无限期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它包括报纸、期刊、纪要、会刊、年鉴、名录、研究报告、专著丛刊等等。对连续出版物的处理,目前国内仍沿袭传统做法,把它分别归于图书和期刊。由于连续出版物兼有书、刊的共同特征,因而书、刊之间易于混淆,难以区分。是期刊误作图书处理,是图书又误作期刊处理,甚至同一连续出版物身首异处,导致采购、分编、保管、流通等工作上的混乱,影响读者对书、刊资料的有效利用。这个问题在图书馆界长期悬而未决,已成为“老大难”问题之一,本文对此提一点粗浅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周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以中共中央决议的形式向新闻出版工作者提出模范地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意味深长,意义深远。出版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日本出现了一类被称为“谜书”的出版物。所谓“谜书”,就是针对漫画、戏剧、电影等作品以及人物的不解之惑,由其他著者予以解明的一类图书,又称为密书、异书。  相似文献   

7.
走进书店,在郜郁葱葱书的世界中,热爱书的读者,往往能毫不费劲地辨别出,哪些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的书籍?三联的出版物,从选题到装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读者中享有颇高的声誉。什么是三联的特色?我们不妨循着书架,浏览一下三联的一些出版物。这些年来,或许是“经济效益”在发挥作用,不少出版社——特别是有的地方出版社,总是从两方面来考虑自己出版物的选题:一是出版一些有分量的书,希望它能在  相似文献   

8.
消灭文字“公害”要从我做起·钟永源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要求新闻媒体和出版物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意义十分深远。现在,报纸书刊,大街小巷,招牌广告,随处可见错别字。人们把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称之为文字“公害”,是很确切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9.
出版物大市场构建断想廖小勉本文所述出版物市场,是指所有以纸质、磁、光、电等各种载体制作而成的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以商品形式进行流通的领域。所谓“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之简称。出版物大市场是社...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读者对书市中大量涌现的不好不坏、中不溜儿的出版物意见很大,有人统称这些书为“平庸书”。它们看似花哨,拿在手中却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而且重复雷同的现象十分突出,难怪愈来愈多的书友走进书店,常有一种乘兴而至、扫兴而归的感觉。偌大...  相似文献   

11.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索尔·斯坦是美国斯坦——戴公司的总裁,他曾写过六部小说。他在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国《出版商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使一般图书出版业有利可图》。“一般图书”的英文名词是“trade book”,即指在书店公开出售、盈利的一般图书,既不包括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专业图书,也不包括政府出版物,所以有时在中文中译成“贸易书”或“商业书”。  相似文献   

13.
近来出版物上差错之多,真令人吃惊。广大读者对此啧有烦言,一些爱护出版工作的同志也曾大声疾呼“向错字宣战”。出版物上经常发生差错,决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不注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首先,它将影响出版物的质量,有损于出版社在读者中的声誉。其次,发现差错后,使印好的书不得  相似文献   

14.
亚马迹:中国网络英雄的 美国老师?  贝索斯这个精明的商人,使得来自亚马逊的传奇成为了一个神话,Internet神话。据说目前只有8%左右的网民通过网络购买商品,但在未来一两年后,通过网络订购文字出版物的网民将达到40%左右。如此“英明神武”的美国榜样,如此令人鼓舞的消费预期,激励着中国“网络英雄”挥舞着电子商务的大旗冲向互联网前沿。 2000年年初,北大方正建立了中国寻书网(www.foundbook.com)。3月,因《学习的革命》一战成名的科利华开通全国购书网(www.goshoo.com)…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三联书店主办的“香港图书联展”于5月28日至6月5日在香港新港中心中艺展览中心举行。该联展汇集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的出版物约2万种。其中展出的香港出版物,除有联合出版集团属下的三联、中华、商务、万里等出版社的畅销书外,还有香港其他著名出版社的精品。书  相似文献   

16.
半年前,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谈一个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书,公开发行。这是一本论文集,书中有的文章,对友好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不适当的评论,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关注。中宣部领导同志很重视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批示:“应以此事为教训,今后公开出版物决不应批评友好国家内部事务。这是我党对外多次公开讲过的,出版物要坚决按照党中央意见办事,不得违反。”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时代,纸媒出版物日渐式微,与之并立共生的书籍设计艺术,为了生存与发展,正通过自我探索,试图找到合适的生存途径.“书筑”“书戏”“书雕”等富有探索性的“书艺”创作观念与设计方法应时而生.“书筑”重在强化三维时空关系,使书籍真正成为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并存的体验“场所”(Locus);“书戏”强调设计创意点的趣味性,通过“玩赏”“嬉戏”等设计形式,吸引观众参与互动;实用功能性“书雕”则运用“拟态”“仿生”“曲变”等雕塑创作手法,使书籍外观造型雕塑化,用以增加“书艺”的艺术感染力.一言以蔽之,以上所述内容不啻是“书艺”生存有效的自我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苓同志所著《世界书业通论》这个书名未必能够说是多么美,它诱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是它的新颖:除了在年出版量近十万种的我国出版物中难以找到类似的书外,也在于它与一般论述编辑、出版专业的书不同,用了也较鲜见因而是新颖的“书业”之称。 什么是“书业”呢?人们可能会忖度指卖书的书店。或者也许是总括出版与发行或者甚至包括编辑而言的。其实不尽然。著者在书中辟有专节谈“书业”的定义说: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两种图书获奖。其中,由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系列幻想小说“大王书”的第一部《黄琉璃》获得图书奖,而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用7天时间赶制出的《抱抱你抱抱我儿童心灵抚慰彩绘读本》荣获“抗震救灾出版物(图书)”特别奖。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的进程,自然离不开出版物的巨大推动。好的出版物,总是让人心怀感念;而不好的出版物,则让人心生怀疑。值得感念和怀疑的出版物,又总是并生并茂。究竟如何看待这一出版现象呢?潘军认为,畅销书和常销书相比,常销书才是重要的;书的品相比出版社的牌子更重要。刘玉堂认为,铅字贬值,书价升高,是造成出版物失信的主要原因。车前子认为,出版是一种苹果绿的爱情。顾艳认为,有些出版社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致使一些高品位的作品不得问世,是繁荣背后难掩苍白的症结所在。毛志成认为,当下图书,有相当一部分是让人遗憾甚至生厌的,书业的净化乃当务之急……五位著名作家各抒己见,于是,有了这期的“作家茶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