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代都城多次迁徙,学界对几处都城的地望争论不休,但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商代都城皆滨河而立。在商代,黄河在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促成其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商代滨河立都因之而有可能性。商人滨河徙居的传统及宗教祭祀方面的因素使得黄河在商代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说明商代滨河立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商代都城多次迁徙,学界对几处都城的地望争论不休,但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商代都城皆滨河而立。在商代,黄河在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促成其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商代滨河立都因之而有可能性。商人滨河徙居的传统及宗教祭祀方面的因素使得黄河在商代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说明商代滨河立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是北方地区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曹魏及北魏等北方政权对黄河航运积极开发,三门峡及其以东峡谷航道不断得到整治.黄河上游部分河段及整个中下游河段都有航运利用."黄河也曾千帆过"是这一时期并不少见的情形.受水文及政治因素影响,各河段的航运状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商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在当时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最发达的青铜制造业外,制陶业在商代手工业生产部门中也是比较突出的.商代的制陶工匠,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原料的选择和烧成温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制出一种"高温硬质青釉器",目前在我国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省商代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青釉器.这些器物的发现,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和有关学术、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人们发现这种高温硬  相似文献   

5.
民国水利专家李书田主张合理开发黄河航运、引黄灌溉、利用黄河水力发电,以利于民生、国防和经济发展。李书田的具体建议包括:采用特别设计不同船只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解决黄河长期以来航运不畅的问题,从而发挥黄河航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以利于西北运输;黄河中上游流域,应大规模引水灌田,用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以增加农产,利于民生;利用山陕交界之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来发电,以缓解西北动力燃料缺乏的状况,利于西北经济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6.
"尊神重鬼"是商代神权统治的重要特点,也是商代统治者借以维护统治的思想纽带,同时又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的创作.商代青铜器中的方形器物造型与商人在祭祀鬼神时所追求的庄严、神圣气氛相适应,仿生动物造型可能是图腾神的孑遗,或者是祭祀牺牲,以及出于祭祀功能的器物造型组合等,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崇神思想.商代青铜器中的纹样装饰、雕塑性装饰和铭文,其首要目的都是为祭祀神灵祖先服务的,体现了神秘、诡异的风格特征,这同样是商代崇神思想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出土的甲骨刻辞可以看出,商代的军事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系统性,体现出初步的军事理论,在军情的观察与传递、战争的兵种设置及对战争策略的使用等方面,都已非常成熟,同时商代的战争规模也较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商代军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9.
商代金文是与甲骨文同时的文字材料,对研究汉字发展史和商代历史都是难得的重要资料。商代金文是金文研究中较弱的一个环节。将商代金文和甲骨文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将商代金文与甲骨文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并试析其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仪祉在中国现代水利史特别是陕西现代水利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多年以来,对李仪祉的水利建设成果、水利设施技术研究已经成果颇丰,然而对于其现代航运思想的探析,却鲜有人问津。鉴于此种状况,文章从黄河通航、渭河通航、汉江航运的沟通作用及多种交通协调发展4个方面对李仪祉的现代航运思想做述评,望引起学界重视,以此促进对李仪祉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