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7年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31年8月海伦·斯诺从西雅图搭“林肯总统号”邮轮到上海,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秘书,邂逅埃德加·斯诺,并于1932年末结为伉俪。1933年春,斯诺夫妇来到北平安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其间,他们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很多青年学生常到他们家聚会和议论时政,曾多次帮助进步人士避难。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回来,  相似文献   

2.
小号手是谁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的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7月19日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近百名学者齐聚北京大学,召开“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4.
今年,当中国人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人民热烈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们特别怀念位伟大的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7月19日,正好是他诞生100周年,此时纪念,对斯诺的怀念之情和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05,(3):38-40
1991年5月美国华美协进会为张学良九十寿诞举行祝寿宴,张学良的亲属、老部下和尊崇他的老朋友,纷纷赶到纽约参加这次寿宴。已经年迈的海伦·福斯特·斯诺闻讯,在5月29日写了一封贺信,派人送给张学良将军,回顾往事,重叙旧谊,并且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试图冒险去延安,信中还讲到相关的其他一些趣事。同年8月16日,海伦·斯诺与王福时通信时,把这封信的复印件寄给了他。这两封信是王福时先生最近提供的,由我译成中文。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年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威 《新闻记者》2005,(10):46-4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是近代报道中国的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Israel Epstern,1915 ̄2005),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Earl Leaf,1905 ̄1980)、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 ̄1989)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1…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09,(2):196-196
5·12抗震救灾周年之际,四川卫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强势推出大型公益活动《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  相似文献   

8.
二、晤见埃德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05,(12):10-10
江西电视台少儿·家庭频道已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播。少儿·家庭频道的核心理念是“温馨、和谐、快乐、健康”;频道的主题词是:“缤纷童心、浓浓亲情.江西电视台少儿·家庭频道”。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0,(11):91-91
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17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丹尼尔·珀尔新闻出版自由法案》,使之成为法律。该法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记者丹尼尔·珀尔。根据该法,美国国务院的年度人权报告将列举那些侵犯新闻自由国家的名单。  相似文献   

11.
朱清河 《新闻知识》2005,10(8):26-28
192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只身来到了中国,从此与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自己的全省心毫无怨言地奉献给了一生钟爱不悔的中国。“斯诺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能如实说出目睹的真相,尽力探求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客观报道”是一个合格记者都有的职业品质,斯诺当然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认为简·爱身上体现了浓重的女权意识。同时,作品的叙事方式也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注解,从简·爱的成长历程,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自尊、自爱、时刻追求人格独立的女子。但是,作者在竭力表现简·爱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同时,却由于顾虑重重而不得不表现出对男权意识的驯服和服从。  相似文献   

13.
·声音·谁说金融海啸来了,我看已经过去了———09春晚广告卖亿元主持人王小骞喜出望外他们之间无情可言,是赤裸裸的权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6.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写出了《西行漫记》一书,成为第一个突破国民党封锁采访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斯诺当时是怎样去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的译者曾写信向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了解。1983年6月,她寄来《斯诺是怎样去陕北的》一文,记叙了当时我地下党协助斯诺访问的一些情况。现将这篇译文刊登于后,文中所述史实,没有核对,个别地方作了删节,仅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7.
阐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开辟《口腔医学名词·文句·学术观点探讨》栏目的意义、作用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声音·我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安徽籍一高三学生“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春运是社会的缩影,读懂了春运,你  相似文献   

19.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9,(6):37-37
5月7日,《济南日报·新平阴》正式创刊出版。这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平阴县的一次战略合作。 《济南日报·新平阴》由平阴县委主办,平阴县新闻中心出版,使用济南日报的全国统一刊号,每周三出版,对开4版,彩色印刷,待条件成熟后再行扩版。《济南日报·新平阴》创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