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作文》2006,(6)
作为一种形式,老师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的本意是为了促进家长监督孩子学习。但其真正的效果和作用如何呢?2006年4月16日上午,一场有关“家长签字”是不是该废除的家校讨论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热烈地展开了。在讨论会上,当老师问到有哪些作业需要家长签字时,各个年级选出的小代表们纷纷举手抢着发表意见“:听写、默写、背诵、熟读、大大小小的试卷,每天需要家长签字的次数平均起来是两次;如果遇到单元测试,或者老师要求预习功课,那么家长这天需要签字的次数就多达五六次。”“如果家长不签字,老师会怎么样呢?”“老师会罚我把卷子重新…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的学校“家长签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此招甚至成了部分教师的“法宝”,似乎一签字,教育质量就提上去了,孩子就取得大的进步了。笔认为靠“家长签字”来监督孩子学习、来实施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井底观天之见、鼠目寸光之举,而且治标不治本,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和可持续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3.
家长之累     
孩子是父母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逻辑。如今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教师,只训孩子,家长…  相似文献   

4.
家长之累     
孩子是家长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老师潜在意识中的逻辑。如今有些老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老师,只训孩…  相似文献   

5.
有些老师喜欢用“让家长签字”这个办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教育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长签字,学生的考试卷子让家长签字,甚至,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写个条子,也让家长签字。签字,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有的家长反映,我们白天在厂里干活,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加夜班,哪有时间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呀!于是不少家长应付公事,随便看看就签字;有的家长连看也不看,拿过本子就签字。试问,这样的签字有什么用?当然,有个别的家长是怕麻烦,但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或者受本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签字”不是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张华 《教师》2013,(4):33-33
何谓“沟通”?“沟通”从字面上理解,“沟”即是水沟、沟渠,“通”就是疏通、通达,合起来就是把沟渠疏通,其目的是让水流畅通,使水能灌溉原野或汇人大海;把它寓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之中,是老师和家长就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交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相似文献   

7.
暑假又到了,再过一个多月,幼儿园的孩子们就要走进校门,成为“小学生”了。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孩子的生活要从“游戏”转为“学习”,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转换角色呢?家长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8.
“空中课堂”的适时推出,曾让不少家长连声叫好:在家的孩子又有课可上了。但是开播不久,就让不少孩子和家长失望。随后,“空中课堂” 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孩子高兴看看,没人监督就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2000年第4期《不宜提倡“家长签字”》一文,颇有感触,笔者想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教育文汇》2011,(3):20-20
不知从何时开始,城镇里的不少学校盛行让家长在学生家庭作业或试卷上“签字”。一开始,这个点子还蛮新鲜,也受到了部分家长的欢迎。时间一长,问题便暴露出来了。有不少家长说:这样做是不是老师在给自己“减负”?  相似文献   

11.
让家长签字是有一定好处的。首先,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有些孩子懒,要么不写作业,要么“偷工减料”;也有些孩子并不懒,但有可能一玩起来就把作业的事给忘了。所以家长签字可以起到一个监督和提醒的作用。其次,还可以起到辅导作用。家长签字的过程,也就是发现孩子作业不足的过程,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2.
摘编     
《今日教育》2011,(3):47
家长签字利弊谈家长签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常用的手段,是家校联系的一种方式。专题从家长、孩子、校长的角度呈现出各方对于家长签字的不同解读,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不主张硬性规定家长签字,特别要避免孩子没有让家长签字就体罚孩子的行力;  相似文献   

13.
我家小孩刚上小学时,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干脆不做作业,老师捎信让我到学校去一趟。我看了孩子的作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满肚子气,心里焦急万分。最后和老师协商,孩子的作业先由家长签字,后交老师批改。这办法真灵,从那以后没有发现孩子作业拖拉、马虎的现象。我们家长非常高兴,每次都很乐意地给孩子“签字”。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对家长“签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每次作业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叫家长给他签字,而是变成家长要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一位同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你要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吗?我回答:当然签呀!但作为老师,我从不强求家长签字,因为我觉得这是将教师的责任,部分地转嫁给了家长。但作为家长,我慢慢地发现了一些问题,看法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5.
周丽 《湖北教育》2002,(24):47-47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用在贫困地区的教育是恰如其分的,但是切不可将之理解成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如今,在人们的腰包渐鼓之后,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孩子身上花钱,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更舒适、更安逸。眼下,一些城区中小学校兴办的“贵族班”呈愈演愈烈之势,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对此颇有看法。  相似文献   

16.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  相似文献   

17.
王金战 《成才之路》2011,(17):11-I0006
近日,一份名为“想得美”的课程表走红网络,在这份由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的课表中,“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该课程表在汉网上贴出后,一时引发众多网友热烈讨论。教育专家王金战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尽情地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家长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几个家长不让孩子在童年时就去学“珠心算”“新概念英语”?是否学了这些东西就意味着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呢?  相似文献   

18.
听写签字、背诵签字、作业签字、试卷签字……在我国中、小学沿袭了20多年的“家长签字”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否应该被取消?前不久,一场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学校五方代表组成的特殊“听证会”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展开,大家争论的焦点正是:要不要废除“家长签字”?对此,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废除“家长签字”呢?E SN■本期话题:废除“家长签字”有必要吗?★观点一:“家长签字”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实,拥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家长签字”制度,往往是教师全方位控制学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子路 《家长》2013,(2):50-51
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