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实录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一、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白鹭》。二、汇报课前探究的收获按照我们一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白鹭和《白鹭》这篇课文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究。下面呢,就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榜样的力量     
开学初 唉!这班学生真懒!!!一篇不足三百字的课文,绝大部分同学仍读不通畅!这是我新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昨天下午,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尤其嘱咐要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今天的晨读课,我又给他们整节课的时间读课文."投资"了这么多时间来读这篇篇幅不大的课文,应该"搞定"了吧!  相似文献   

3.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2014年6月7日上了一节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恰巧是比赛课,成绩可观。而时至今日,才猛然发现,这课是一篇多么有争议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篇赞颂德国人养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意境的课吗?许多大家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师是否对教材挖掘得"过"了呢,有时候,可能连作者写作当时都没有的情感都被教师挖掘出来了,真是很佩服教师的挖掘能力,解读功夫。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自己"语文"起来,要让学生"语文"起来,不但要读作品,更要读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5.
课始"味"已出师:同学们,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所以这节课我要先检查一下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通过检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材修订后,每册增加课文10篇,而学期教学总时数却没有增加。课文由讲读课和自读课组成单元,如第一册,40篇课文,讲读课21篇,自读课19篇,还有汉语知识,作文训练、听说训练等。语文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讲读课属精讲,自读课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这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课文增加篇目,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篇目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是“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所以我以为,既不能因教材量增加而随意简化教学内容,置自读课于不顾,又不能人为地加重教学负担,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下面,试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教授讲读课,一般一篇文章用两课时,难度较大的如《社戏》可安排三课时,浅显易学的如《想和做》则用一课时。备课时,抓住课文的重点和学  相似文献   

8.
《鸟的天堂》中有“不可计数”这一词语。这课书我教了好几遍,都是读作“不可计数(shù)”,解作无法计算榕树枝干的数目。我听其他老师上这一课也是这么读、这么讲的。后来我在课堂上放朗读这篇课文的录音  相似文献   

9.
小语教材第8册第7课《苦柚》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余字,却有27个自然段,显得比较散,学生读起来不太习惯。怎样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一、预习交流,借助关键词梳理情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方帽子店)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完成了一份预习单。我和课代表一起对预习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下面有请李颜希同学给大家做整班预习情况汇报。生: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课前预习汇报人李颜希。下面由我来汇报第26课《方帽子店》的预习报告。请看大屏幕。(出示)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材第8册第7课《苦柚》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余字,却有27个自然段,显得比较散,学生读起来不太习惯。怎样教学呢?我们请了三位老师在研讨会上分别作课。A老师分四步教学:一自读,二交流,三赛读,四练习。具体的做法是:第1步:让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读课文,她告诉学生:读懂了什么,就在书上标一标,在本上写一写,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一写。第2步:课文基本读懂之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订正。第3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赛读,然后在全班赛…  相似文献   

12.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星光杯"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选择这课是因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掀起高潮。再就是这篇课文很感人,能够点燃学生心中感情的火花,和  相似文献   

13.
《海豚救人》是一篇新入选的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弄清文章主要介绍了海豚救人的三个典型事例及海豚救人的原因,接着对比《鲸》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海豚信息发布会。学生把课前搜集的有关海豚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从汇报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搜集的资料真丰富,有文字、有图片、有影音画面,还有的图文并茂。从内容看,有对海豚的介绍,有对海豚救人事例的补充,有海豚的精彩表演,还有资料说明海豚是保健医生,更有文字和图片说明日本渔民如何捕杀海豚……当…  相似文献   

14.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5.
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案例描述】伴着上课铃声,我走进教室,这节课我准备上《影子》一课。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充满了童真童趣。我觉得这首小诗通俗易懂,学生对课文阅读感悟应该很容易,在设计教案时。我努力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7.
上完公开课《心声》后,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自滨课文,体裁是小说,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情节——找出主要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诠释“心声”含义。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可学生预习不到位,对课文不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自读课文时,根本达不到速读的要求,大概花了八九分钟,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那样教的。为了丰富和充实讲授内容,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我在备课时,总要千方百计多读参考书,多看有关资料;只要跟我教的课文有关的材料,我都一古脑儿搜集起来。上课时,我把辛辛苦苦搜集来的这些东西,“毫无保留”地一起教给学生,心想多教点东西给他们总不会错。至于这些内容学生是不是接受得了,能不能消化,我却考虑得不多。就以我教过多次的《小英雄雨来》一课说吧。为了教好这一课,我事先读了两遍课文,查了几个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情节以后,便丢开课本忙去找参考资料了。为了说明这篇课文的出处,我翻阅了1949年的人民日报;为了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我读了中国革命史有关部分,查考了作者管桦的生平事迹;为了分析人物和情节,还寻找和阅读了一些参考资料。这些,我都根据我的需要抄摘在备课笔记里,总  相似文献   

19.
这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使用语言要注意有的放矢和讲究分寸。这个教学核心点是综合了“单元教学要求”和两篇讲读课的“课文学习重点”以及两篇自读课的“自读提示”概括出来的。这一教学核心点在各篇讲读课文中的特点分别是: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