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记者必须认真研究社会交往的艺术,同时也要认真研究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动莫不受到心理的支配.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必须摸清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以便恰如其分地安排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有可能热情开朗,讲话滔滔不绝;也可能内向羞怯,寡言少语.遇到了善于言谈、有一定思想水平的采访对象,他会讲出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或观点.遇到不愿协作或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那可全要看记者的本事了:对不愿协作者,要主动拆除…  相似文献   

2.
任丽 《青年记者》2009,(12):53-53
在采访活动中,现场情景和采访对象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地点和采访对象的态度、谈话内容往往影响到采访的成败。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探索,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各方面知识,在采访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和控制能力,使采访获得成功。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如何掌握引导权呢?  相似文献   

3.
关勇 《记者摇篮》2009,(7):41-41
自有新闻采访活动以来,就有婉拒或谢绝采访现象的发生。采访对象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的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很大,没有采访对象的配合与支持,记者几乎无法完成采访活动。采访对象的不合作是由采访对象和记者两方面共同造成的。任何采访对象在其不合作的背后都有一扇虚掩的小门,关键在于我们的记者能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新闻采访中,面对不合作采访对象,记者不得不具备一定的采访技能以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4.
所谓预约采访是指采访者事先约定与采访对象会面的时间地点、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的目的活动.一般适用于时效性不太强的新闻采访.采访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如果采访对象仓促上阵,谈事实只能讲个大概、有“思想”倒不出来,采访者水平再高也扭转不了“乾坤”.目前,不少记者、通讯员较注重自己的访前准备而易忽视采访对象的访前准备.换而言之,他们对预约采访还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互相感应的心理过程。一般而论,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感应是积极的、双向性的。即记者需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新闻事实,同时,采访对象也需要向记者倾诉困惑、反映情况和宣扬主张。 不可否认,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感应,有积极的、符合意愿的;也有消极的、不符合意愿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作过一次采访对象意  相似文献   

6.
新闻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新闻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科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事物刺激人的感官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不同的采访对象,对待新闻记者的来访,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一个有经验的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时,善于从采访对象的表情、语言和行动中,观察其思想反应和心理反应,摸透其心理活动,从而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和采访手段.  相似文献   

7.
无声控制法,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非语言控制的方法。它包括记者的衣着、表情、姿态、视线及记者特意携带的某些实物,它能让采访对象观察到,并能由此引起反应,增强记者采访活动的感情色彩。控制法之一;记者形象控制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给采访对象的形象是事关重要的。一接触采访对象,记者形象就以其强烈的潜入性,在对方头脑里起着“先入为主”的作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采访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较广,采访是一项需要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共同完成的互动活动,采访对象一般都是不确定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民生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记者要充分把握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有效把握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互动,才能使采访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王育红 《青年记者》2006,(16):78-79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接纳关系,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11.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采访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概括地讲它大致由采访主体(记者)、信息交流(内容)、采访客体(对象)等三方面因素组成。任何一次成功的采访都不可忽视这些因素。采访对象又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小系统,从多方面制约和影响成功的采访。诸如采访对象的态度、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都是记者要考虑与重视的。本文不涉谈采访对象的所有因素,只谈谈采访对象的“印象管理”怎样影响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所谓印象管理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含义是在社会交往中,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意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采访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成功的采访就是交往活动的顺利展开。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唱好社会心理“三部曲”:争取“踏进门”;展示吸引力;激励采访对象。社会心理学家用实验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在理论上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原理,对记者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踏进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把新闻记者及相关工作者采集新闻材料、访问采访对象等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新闻记者自身独有的特点可以通过他的采访活动表现出来,新闻采访活动大大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时,为了获得真实的采访材料,需要使用采访技巧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与采访对象有效地沟通交流,以便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新闻记者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向采访对象收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彼此交流情感、挖掘内心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记者必须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摸清楚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以便恰如其分地安排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6.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著者靖鸣,曾长期在新闻媒体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对采访对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在研读中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著作时,却发现没有人把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采访对象作为专门的学问深入、系统地研究过,只是在新闻采访学中作为记者工作的客体有所提及,这合理吗?这符合新闻传播活动的实际吗?社会上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纷繁复杂、流动性和变动性大,能否对采访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使对采访对象的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过去不曾有这门学问,现在建立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一、记者临场思维的自身素质记者采访的临场思维是指记者进入采访程序后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这种临场思维能力是由记者自身的多种潜在因素和多种条件构成的.如记者的知识储备、对采访对象认识的程度、采访经验的多寡以及认识机制的优劣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记者的采访思维,并作用于采访行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记者临场思维的导向器.记者的临场思维,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采访与写作,它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现象,评判客观事物,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精辟的见解和认识,也就不可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积累是记者临场思维的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采访前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会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以维护采访行为的完美性,保证采访质量.3、尽可能多地认识采访对象,以丰富记者临场采访的针对性思维.这种具体的采访准备,属于记者对被采访者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对人物的采访,这种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就更受记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异向同构的信息交流过程。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习惯地把视角盯在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内容上,忽略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采访”,常常产生采访活动的中断和内容的不清晰性,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中,采访者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形象。心理学认为,这一活动着的立体形象常被采访对象认知为某种“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19.
谈如何在采访中把握与调适采访对象的心理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活动,采访不成功,也就写不出好新闻。然而要想取得理想的采访效果,除了采访作风深入,采访技巧娴熟等诸多因素外,采访中能否准确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理并灵活调适,也是重要一环。众所周知,记者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中,常常会遇到采访对象不愿意合作的情况。记者只有认真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弄清其不愿合作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掌握采访的主动权。采访对象不合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