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要重视"街头政治" 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别国内部矛盾,策动和控制的"街头政治"具有明显的效应它是介入一国内政的通道,是选举干预的重要手段,是廉价更迭政权的利器."街头政治"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忠""孝"在中日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家-国一体化"叙事是中国影视艺术的重要叙事特点,具体表现在:1."伦理泛情化"的叙事策略;2.着重于"家庭"、"社会"、"政治"的三种叙事结构;3."交融性"和"交叉性"的二种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7.
所谓"街头政治",对美国来说,就是鼓动和支持一国的反对派发动民众,走上街头,向当局施压,直至和平夺权.最近十多年来,美国使用文武两手,即通过军事入侵和"街头政治",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妨碍其霸业的国家政权,扶植了一批亲美政府.在这方面,美国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中古德意志政治进程成为一个"问题",由来已久。帝国政治、诸侯领地政府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是论者解说中古德意志政治进程的基本着眼点。以往的解释多以单一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概念为前提,以中古英、法王国演进道路为标准,把帝国政治和诸侯领地政府作为德意志国家"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实,中古德意志可谓多"国"并存。它既是帝国,也是王国,还是诸侯领地政府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多重国家形态显示的是一种多元权力结构并存的格局。它们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但又是协调和一致的。帝国政治带给德意志王权的不只是损失和灾难,也有荣誉、尊严和利益。王权无论如何软弱,10世纪以后德意志都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始终存在。13世纪以后领地政府的成长意味着国家权力的分散化,然而分散化的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并且为统治集团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转强的重要战略发展期,应牢牢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规律,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导学思政"的内涵要义,理解其价值内核,并在此基础上,精准分析"导学思政"的核心要素,科学设计"导学思政"体系及实施方略.只有凝聚多主体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推进研究生教育由大转强,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历代正史中的"太史公曰"、 "史臣曰"、 "评曰"一类的词语,是反映史家历史观及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根据<三国志>中陈寿的"评曰",从为人处事、家庭伦理道德、军事、政治等方面对陈寿的"和为责"思想进行了梳理,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杜甫名篇--<春望>首联中"国"字的释义,多数人以"国都长安"诠释.笔者在对唐人和杜诗中"国"字的习惯用法以及<春望>诗本身的特点等方面加以考辨后,认为该"国"字释义应作"泛指国家"解更为妥帖 .  相似文献   

12.
"燃冰"之战     
公元ABAB年,R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新能源,新能源暂命名为"燃冰",意思是可以燃烧的冰.几乎与此同时,R国政府警告世人:鉴于"燃冰"是R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重要发现",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特宣布R国对南极洲的所有"燃冰"拥有"主权",其他任何国家不得"另有企图";否则,将"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3.
红色家书是第一手的红色文化史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的爱国宣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有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以"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以课程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各朝各代走向衰落与覆灭无疑各自都有多种原因,但"风俗淫僻,耻尚所失"不可否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史学家干宝把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待荣辱的态度看成是一国之本,强调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对政治得失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独,一般指的是"政治台独",如"一边一国论""公投制宪"等往往容易引起台湾多数民众、祖国大陆和国际社会的注意和坚决反对.因此,台湾当局便在"文化台独"上别出心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对"台独"比较警惕,但是对"文化台独"却忽视了,因此,有必要重视对"文化台独"本质的揭露.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应该看到,孔子在他的乐教思想中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要用音乐来"和民声""治民心".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确实是具有"兴邦定国"的积极作用.当然,现在看来,孔子的思想是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并且,孔子过分强调了音乐为政治服务,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音乐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下,为进一步突出研究教育质量导向,文章探索建立"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综合测评+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全过程制度建设+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体系,在研究生全过程培养中要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异化"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有"异化"的危险和趋势.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性的质疑、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天然脆弱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中的内在缺陷、其他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入侵"与"蚕食"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异化"的诱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可能"异化"为只会空谈、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无情物",没有特色、缺乏定位的"无面物",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无用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清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超越"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