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有效地批改习作,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节省教师批改的时间,这是至今许多语文教师都极为困惑的问题。为此,我在习作批改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究,并总结出学生习作修改与评改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评互改和师生共同评改以及教师评改。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走出习作评改的“阴霾”——对小学习作评改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收效甚微。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耕耘,习作评改成了教师心中的“阴霾”。笔者对本校五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教案编撰和习作批改查看等。虽然调查范围不是很大,但笔者认为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具有普遍性,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却忽视了习作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习作评改中耗时费心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习作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5.
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改实验研究",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七种评改模式,突出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挖掘潜能,达到了"自能改文"的目标。一、教师评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在心理上仍依赖于教师,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繁重的任务,一般要经历习作指导、学生习作、二次指导、学生誊抄、作文批改五个步骤,其中"作文批改"是教师最头疼、最耗时费力的工作,但对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学生游离于此环节之外。改变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习作评改的过程中来。有益的尝试带来可喜的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感到身心俱累.学生却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才写出一篇.但结果却常常是令人不满意。尤其是习作评改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习作批改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难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呼声,习作修改能力弱亦是许多学生的共性。立足于当今作文评改的现状,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求培养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好方法,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修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修改;利用同伴资源,尝试互助批改;改后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习作批改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批改习作,不但要有眉批,还要有总批,但学生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类,几十本作业批下来,教师评语枯燥乏味;学生看惯了类似的评语,对老师的辛苦并不理解,对评语并不感兴趣。这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我们的评语再亲切、再委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厌烦、麻木。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了引导学生间进行习作互相评改,改革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习作评改,开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高菊云 《广西教育》2014,(29):13-13
正习作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评"侧重于引领和指导,而"改"侧重于斟酌与修正。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习作评改思维空间相对狭隘,主要体现在评改形式单一、目标空洞、评语概念化等。如何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应当多元化,学生在习作评改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一、凸显师生角色定位,构建习作评改的框架从教师层面来看,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再度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说则是习作的二度创作。习作评改既需要教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习作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得很明确:"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习作水平。"但是,我发现目前的习作评改仍然是教师在唱主角。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认为自己辛苦批改作文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工作方式换来的成效并不高。教师包办批改习作,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相悖的。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评"与"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跳出熟悉的教学模式,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评"与"改"。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最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是作文的评改。教师的日夜辛劳,忙于批改习作,应付检查,其工作量不堪重负,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分数,对教师的精心批改置之不理,教师的一番心血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应该怎样评改学生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自我评价—初次修改—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二次修改"的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教师通过编制评改表格,教给学生评改方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改互评,在多元化评价中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这样的习作评改模式实现了评改主体多元化、评改方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生写师改"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习作评价、修改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策划)、Do(执行、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修正、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把它引用到语文习作的互改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操作时,先科学选定互改对象,制订合理的评价习作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互改;批改中,小组探究,互助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辅导;学生互助批改后,教师再检查评改,着重完成习作篇章结构合理与否的评价和学生评改情况的评价,省时高效;最后,将习作发给作者本人及批改者,供审阅反思,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施少艺 《新教师》2019,(6):55-5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课的延续,但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们大都费尽心力地批改学生的习作,从习作的内容到遣词造句,从一个错别字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地圈画,做细致的边批,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篇修改完整的文章。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完全被教师的精心批改取代了,学生能从中受益多少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教学中也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那么,要怎样评?又要怎样改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评改学生的习作被许多教师视为一项劳而无功的苦差,因为把习作发还给学生,大多数学生毫无感觉地看一下等级,便把作文本放到抽屉中去了,老师的精心批改和对文章提出的中肯意见学生视而不见。学生写完一篇习作,并不是一次习作任务的终结,精彩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而传统批改法仅将作文评改作为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则被排斥在这些实践之外,  相似文献   

17.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鼓励学生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评价与批改往往定位于教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向的评改活动。教师精批细改,耗时多,效率低,且不及时,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才讲评。教师的评价单一,导致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18.
互动式习作评改,改变教师为习作评改者这一传统做法,学生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习作评改者与被评者进行积极对话,通过"确定评语——交换习作——互评、修改——教师复批——修改、展示",使评改过程成为习作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注习作完成后学生伙伴们间的互相欣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习作评改过程成为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批一直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许多语文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习作批改上了,但作文批发后,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20.
作文大家评     
尹平 《教育艺术》2002,(2):49-4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作文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以往每次都是学生写 ,老师批 ;学生听 ,老师评。老师其中辛苦自不必说 ,关键是其收效甚微。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 ,并不主动去思考自己习作的成败 ,其原因在哪里 ?所以也就不会去理会老师在自己习作中的圈圈点点 ,用意是什么了。每次习作都是如此 ,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分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呢?笔者在几年来的习作教学中 ,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师生一块批改、评讲作文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